<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i的成語 (4352個)

    261

    不值一錢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qián
    成語解釋:
    比喻毫無價值。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臺省 御史大夫被論》:“此兩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詬,不值一錢,憲體至是掃地矣。”
    262

    不直一錢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qián
    成語解釋:
    直:通“值”,價值。比喻毫無價值或無能、品格卑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
    263

    不值一哂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shěn
    成語解釋: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無意義或表示輕視
    成語出處:
    魯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凡大隊的革命軍,必須一切戰士的意識,都十分正確,分明,這才是真的革命軍,否則不值一哂。”
    264

    不值一談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tán
    成語解釋:
    不值得談論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但對胡雪巖來說,這數目太小了,不值一談,所以烏先生佯作不知,默然無語。”
    265

    不直一文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wén
    成語解釋:
    見“不直一錢”。
    成語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一文,不直一文。”
    266

    不值一笑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xiào
    成語解釋: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同“不值一哂”。
    成語出處:
    魯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時想,我生存時說的什么批評不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又《吶喊 阿Q正傳》:“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對于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
    267

    拔幟易幟

    成語拼音:
    bá zhì yì zhì
    成語解釋:
    幟:旗幟;易:換。比喻推翻別人,自己占有。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268

    半子之誼

    成語拼音:
    bàn zǐ zhī yì
    成語解釋:
    半子:女婿。半個兒子的情分
    成語出處:
    《舊唐書·回紇傳》:“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
    269

    拔趙幟易漢幟

    成語拼音: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成語解釋:
    幟:旗幟;易:換。比喻偷換別人的勝利成果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候列傳》:“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270

    長安居大不易

    成語拼音: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成語解釋:
    本為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成語出處:
    唐·張固《幽閑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271

    詞不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272

    辭不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成語出處:
    宋 羅燁《醉翁談錄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辭不達意。”
    273

    辭不達義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成語出處: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274

    詞不逮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ǎi yì
    成語解釋:
    猶言詞不達意。
    成語出處:
    清·龍啟瑞《覆唐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275

    寸步難移

    成語拼音:
    cùn bù nán yí
    成語解釋:
    見“寸步難行”。
    成語出處: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當年在小舟中,寸步難移。”
    276

    辭不意逮

    成語拼音:
    cí bù yì dài
    成語解釋:
    辭:言詞;逮:及,到。指言詞不能把意思表達出來
    成語出處:
    宋·劉學箕《詞序》:“至欲作數語以狀風景勝概,辭不意逮,筆隨句閣,良可慨嘆。”
    277

    傳柄移籍

    成語拼音:
    chuán bǐng yí jí
    成語解釋:
    柄:權力;籍:通“阼”,皇位。權勢地位轉移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君臣輻湊之變,因傳柄移籍,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
    278

    崇本抑末

    成語拼音:
    chóng běn yì mò
    成語解釋:
    注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
    279

    成敗在此一舉

    成語拼音: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成語解釋:
    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于這次行動了。指采取事關重大的行動。
    成語出處:
    《晉書 苻堅載記上》:“成敗之機,在斯一舉。
    280

    參差不一

    成語拼音:
    cēn cī bù yī
    成語解釋:
    形容不整齊或不一致。同“參差不齊”。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禮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參差不一,宜有定制。”《隋書 后妃傳》:“周公定禮,內職始備列焉。秦、漢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載之詳矣。齊、梁以降,歷魏暨周,廢置益損,參差不一。”
    * yi成語,yi的成語,帶y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