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tong的成語 (687個)

    421

    通衢大邑

    成語拼音:
    tōng qú dà yì
    成語解釋:
    同“通都大邑”。
    成語出處:
    清·王瑬《鈔幣議》:“又令通衢大邑設立官局,民以他省鈔至者,驗明準其換本省鈔行用。”
    422

    通衢廣陌

    成語拼音:
    tōng qú guǎng mò
    成語解釋:
    四通八達的寬廣大路。
    成語出處:
    唐·牛僧儒《玄怪錄·崔紹》:“二使者押紹之后,通衢廣陌,杳不可知際,行五十許里。”
    423

    同氣連根

    成語拼音:
    tóng qì lián gēn
    成語解釋:
    同氣:指有共同的血統關系。比喻兄弟之親,骨肉相連
    成語出處:
    蘇雪林《玉溪詩迷·乙》:“喻她們為雙桐,有同氣連根的意思。”
    424

    同氣連枝

    成語拼音:
    tóng qì lián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成語出處: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425

    銅墻鐵壁

    成語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語解釋:
    銅做的城墻;鐵打的營壘。比喻堅固而不可摧毀的事物。也比喻堅固嚴密的防御。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墻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426

    痛切心骨

    成語拼音:
    tòng qiè xīn gǔ
    成語解釋:
    傷痛入骨髓。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義士仁人,痛切心骨。豈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427

    同氣相求

    成語拼音:
    tóng qì xiāng qiú
    成語解釋: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一起。
    成語出處:
    《周易 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428

    通前至后

    成語拼音:
    tōng qián zhì hòu
    成語解釋:
    見“通前徹后”。
    成語出處:
    《平妖傳》第十一回:“先從左壁上起,將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處,次等拂過,共一十三張。”
    429

    通人達才

    成語拼音:
    tōng rén dá cái
    成語解釋:
    通人:學識淵博的人;達才:通達事理的人。知識淵博通達古今的人才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熟能注意焉!”
    430

    通儒達士

    成語拼音:
    tōng rú dá shì
    成語解釋:
    指知識淵博、明智達理的學者。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盧植傳》:“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并敦悅之。”
    431

    通儒達識

    成語拼音:
    tōng rú dá shí
    成語解釋:
    見“通儒達士”。
    成語出處:
    《南齊書·禮志》:“漢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達識,不以為非。”
    432

    同日而道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dào
    成語解釋:
    同“同日而論”。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
    433

    同日而論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lùn
    成語解釋:
    猶言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434

    同日而語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ǔ
    成語解釋: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435

    同日而言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án
    成語解釋:
    同“同日而論”。
    成語出處:
    《晉書·郗鑒傳》:“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436

    痛入骨髓

    成語拼音:
    tòng rù gǔ suǐ
    成語解釋:
    痛到骨頭里。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成語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437

    通儒碩學

    成語拼音:
    tōng rú shuò xué
    成語解釋:
    猶言通儒達士。
    成語出處:
    《南史·賀瑒傳》:“通儒碩學,復見賀生。今且還城,尋當相屈。”又《儒林傳·顧越》:“弱冠游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計論無倦。”
    438

    痛入心脾

    成語拼音:
    tòng rù xīn pí
    成語解釋:
    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兒]餓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親看著,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439

    同然一辭

    成語拼音:
    tóng rán yī cí
    成語解釋:
    猶異口同聲。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成語出處:
    唐·韓愈《諱辯》:“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440

    同時并舉

    成語拼音:
    tóng shí bìng jǔ
    成語解釋:
    舉:舉行。在同一時間內進行
    成語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0章:“吳進攻河南前,曾與閻錫山……等相約同時并舉。”
    * tong成語,tong的成語,帶to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