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的成語 (1967個)
-
1481
吞聲忍泣
- 成語拼音:
- tūn shēng rěn qì
- 成語解釋:
- 吞聲:有話不敢說出來。流淚入口,不敢哭出聲響。形容無聲地悲泣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我所以吞聲忍泣者,為無兒耳。”
-
1482
同聲同氣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tóng qì
- 成語解釋:
- 見“同聲共氣”。
- 成語出處:
-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四回:“故小弟要進京里尋個知己,代他干營,好來任這海關監督,這時同聲同氣,才好做事。”
-
1483
童叟無欺
- 成語拼音:
- tóng sǒu wú qī
- 成語解釋:
-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1484
偷聲細氣
- 成語拼音:
- tōu shēng xì qì
- 成語解釋:
- 輕聲輕氣。
- 成語出處: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啥話?看你偷聲細氣的樣子!”
-
1485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 成語解釋: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
1486
吞聲飲泣
- 成語拼音:
- tūn shēng yǐn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不出聲地悲泣。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9回:“瓊英知道了這個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
-
1487
吞聲飲氣
- 成語拼音:
- tūn shēng yǐn qì
- 成語解釋:
- 猶吞聲忍氣。
- 成語出處:
- 《北史·儒林傳下》:“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
1488
吞炭漆身
- 成語拼音:
- tūn tàn qī shēn
- 成語解釋:
- 戰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后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 成語出處:
- 戰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
-
1489
同休等戚
- 成語拼音:
- tóng xiū děng qī
- 成語解釋:
- 見“同休共戚”。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費詩傳》:“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
1490
同休共戚
- 成語拼音:
- tóng xiū gòng qī
- 成語解釋:
- 亦作“同休等戚”。①謂同歡樂共憂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難。
- 成語出處:
- 《周書·尉遲迥傳》:“吾居將相與國舅甥,同休共戚,義由一體。”
-
1491
痛心絕氣
- 成語拼音:
- tòng xīn jué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悲憤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晉書 桓溫傳》:“今寇賊冰消,大事垂定……而橫議妄生,成此貝錦,使垂滅之賊復獲蘇息,所以痛心絕氣,悲慨彌深。”
-
1492
天下奇聞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qí wén
- 成語解釋:
- 奇聞:罕見的見聞。天下少有的令人驚奇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天下奇聞,從總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沒有一個共產黨員。”
-
1493
疼心泣血
- 成語拼音:
- téng xīn qì xuè
- 成語解釋:
- 泣血:十分哀痛。痛煞心田,哭出血淚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4回:“奮身而戰,力盡神疲,疼心泣血,哀號請救。”
-
1494
痛心泣血
- 成語拼音:
- tòng xīn qì xuè
- 成語解釋:
- 泣血:流血淚。痛煞心田,哭出血淚。形容十分悲痛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孝元皇帝紀下》:“若夫石顯可以痛心泣血矣,豈不疾之哉!”
-
1495
天行時氣
- 成語拼音:
- tiān xíng shí qì
- 成語解釋:
- 行:流行;時:季節,氣候;氣:疫氣,疾病。因氣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 成語出處:
-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
-
1496
同心協契
-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xié qì
- 成語解釋:
- 契:投合。齊心協力
- 成語出處:
- 《南史·宋紀·武帝》:“同心協契,所在蜂起,即日斬偽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1497
徒有其表
- 成語拼音:
- tú yǒu qí biǎo
- 成語解釋:
- 徒:只,僅。只有光鮮的外表而已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金漆飯桶’,大約說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實內骨子一無所有。”
-
1498
徒有其名
- 成語拼音:
- tú yǒu qí míng
- 成語解釋: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無實。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實際的名聲。
- 成語出處:
-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銓選之門,徒有其名,莫責其實。”
-
1499
徒擁其名
- 成語拼音:
- tú yōng qí míng
- 成語解釋:
-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 成語出處:
-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于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其名也。”
-
1500
天緣奇遇
- 成語拼音:
- tiān yuán qí yù
- 成語解釋:
- 緣:緣分。天賜機緣,使男女奇巧遇合婚配,天然巧合的緣分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宗保聽罷,默然自思,此真天緣奇遇。”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