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qi的成語 (1967個)

    701

    屏聲靜氣

    成語拼音:
    píng shēng jìng qì
    成語解釋:
    見“屏聲斂息”。
    成語出處:
    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門外兩個白長衫黑緞子坎肩的仆人,屏聲靜氣的在伺候傳遞著湯水。”
    702

    潑聲浪氣

    成語拼音:
    pō shēng làng qì
    成語解釋:
    潑:潑辣;浪:放浪。潑辣的聲調放浪的聲勢。形容撒潑的神態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怕薛蟠心軟意活了,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
    703

    婆娑起舞

    成語拼音:
    pó suō qǐ wǔ
    成語解釋:
    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成語出處:
    《爾雅》:“婆娑,舞也。”
    704

    賠身下氣

    成語拼音:
    péi shēn xià qì
    成語解釋:
    謙躬屈節,低聲下氣。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又是天生成慣能作小服低,賠身下氣,情性體貼,話語綿纏。”
    705

    平心定氣

    成語拼音:
    píng xīn dìng qì
    成語解釋:
    指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成語出處:
    宋 陸九淵《與劉深父書》:“開卷讀書時,整冠肅容,平心定氣。”
    706

    平心靜氣

    成語拼音:
    píng xīn jìng qì
    成語解釋:
    心情平穩;態度冷靜;不魯莽行事。
    成語出處:
    宋 呂本中《官箴》:“又如監司郡守嚴刻過當者,須平心定氣與之委曲詳盡,使之相從而后已。”
    707

    剖心泣血

    成語拼音:
    pōu xīn qì xuè
    成語解釋:
    見“剖肝泣血”。
    成語出處:
    清·陳天華《警世鐘》:“故我剖心泣血,勸列位總要把從前的意見捐除。”
    708

    平心易氣

    成語拼音:
    píng xīn yì qì
    成語解釋:
    見“平心靜氣”。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3卷:“橫渠論看詩,教人平心易氣求之,到他說詩,又卻不然。”
    709

    擗踴哭泣

    成語拼音:
    pǐ yǒng kū qì
    成語解釋:
    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成語出處:
    《孝經·喪親》:“擗踴哭泣,哀以送之。”
    710

    辟踴哭泣

    成語拼音:
    pì yǒng kū qì
    成語解釋:
    辟:通“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衰绖管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711

    怕硬欺軟

    成語拼音:
    pà yìng qī ruǎn
    成語解釋:
    害怕強硬的,欺負軟弱的。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712

    乞哀告憐

    成語拼音:
    qǐ āi gào lián
    成語解釋:
    哀:憐憫;告:請求。乞求別人的憐憫和幫助。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713

    棄暗投明

    成語拼音:
    qì àn tóu míng
    成語解釋:
    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
    714

    氣傲心高

    成語拼音:
    qì ào xīn gāo
    成語解釋:
    傲:驕傲,輕慢。志氣十分高傲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自家想著當年的事,還有些氣傲心高。”
    715

    七步八叉

    成語拼音:
    qī bù bā chā
    成語解釋: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716

    齊鑣并驅

    成語拼音:
    qí biāo bìng qū
    成語解釋:
    同“并駕齊驅”。
    成語出處: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劉將軍》:“吾嘗覽《后魏書》,見楊大眼者,武伎絕倫,戰功居最,其妻潘氏,頗善騎射,至于攻戰游獵之際,潘于戎裝,齊鑣并驅。”
    717

    七病八痛

    成語拼音:
    qī bìng bā tòng
    成語解釋:
    泛指各種各樣的病痛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頭,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圓兒的。”
    718

    棄筆從戎

    成語拼音:
    qì bǐ cóng róng
    成語解釋: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成語出處:
    唐·張鷟《游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719

    七步成詩

    成語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成語解釋: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720

    泣不成聲

    成語拼音:
    qì bù chéng shēng
    成語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