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i的成語 (1870個)

    141

    捶骨瀝髓

    成語拼音:
    chuī gǔ lì suǐ
    成語解釋:
    同“敲骨吸髓”。喻殘酷搜括民財。
    成語出處:
    唐·陸贄《論長吏以增戶加稅辟田為課績》:“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瀝髓,隳家取財,茍媚聚斂之司,以為仕進之路。”
    142

    槌骨瀝髓

    成語拼音:
    chuí gǔ lì suǐ
    成語解釋:
    槌:同“捶”,敲打;瀝:滴;髓:骨髓。敲碎骨頭來吸骨髓。比喻剝削壓迫極其殘酷
    成語出處:
    宋·陸九淵《與宋漕》:“貪吏并緣,侵欲無藝,槌骨瀝髓,民不聊生。”
    143

    柴毀骨立

    成語拼音:
    chái huǐ gǔ lì
    成語解釋:
    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成語出處:
    《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144

    除害興利

    成語拼音:
    chú hài xīng lì
    成語解釋:
    根除對人民有害的事,興辦對人民有利的事業。
    成語出處:
    《管子 治國》:“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
    145

    吹灰之力

    成語拼音:
    chuī huī zhī lì
    成語解釋:
    比喻極輕微的力量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146

    成家立計

    成語拼音:
    chéng jiā lì jì
    成語解釋:
    猶言成家立業。
    成語出處:
    元·劉致《紅繡鞋·勸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計,則尋思賣笑求食。”
    147

    財竭力盡

    成語拼音:
    cái jié lì jìn
    成語解釋:
    竭:完,盡。錢財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成語出處:
    漢 古永《黑龍見東萊對》:“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
    148

    成家立業

    成語拼音:
    chéng jiā lì yè
    成語解釋:
    成家:組成家庭;即結婚;立業:建立事業。指能獨立生活或建立某種事業。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定山惟素山主》:“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成家立業。’曰:‘見后如何?’師曰:‘立業成家。’”
    149

    創家立業

    成語拼音:
    chuàng jiā lì yè
    成語解釋:
    立業:建立事業。成立家庭,建立家業
    成語出處: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題敘:“我還要創家立業哩!”
    150

    船堅炮利

    成語拼音:
    chuán jiān pào lì
    成語解釋:
    利:鋒利。指戰艦堅固,大炮猛烈。形容海軍強盛。
    成語出處:
    清 林則徐等《會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轟擊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來尋釁……無非恃其般堅炮利,以悍濟貪。
    151

    晨兢夕厲

    成語拼音:
    chén jīng xī lì
    成語解釋:
    謂終日勤勉謹慎。
    成語出處:
    《宋書·袁粲傳》:“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
    152

    財匱力絀

    成語拼音:
    cái kuì lì chù
    成語解釋:
    指錢財缺乏,力量不足。
    成語出處:
    《明史 趙炳然傳》:“浙罹兵燹久,又當宗憲汰侈后,財匱力絀。”
    153

    寸利必得

    成語拼音:
    cùn lì bì dé
    成語解釋: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成語出處: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
    154

    柴立不阿

    成語拼音:
    chái lì bù ē
    成語解釋:
    猶言剛直不阿。
    成語出處: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年罹嚴遣,而公以恩遇始終,正見公之柴立不阿。”
    155

    吃力不討好

    成語拼音:
    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語解釋: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156

    出力不討好

    成語拼音:
    chū lì bù tǎo hǎo
    成語解釋:
    指白費功夫,沒有取得成效,相反帶來壞的影響
    成語出處: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討好,而且有性命之憂。”
    157

    持蠡測海

    成語拼音:
    chí lí cè hǎi
    成語解釋: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來測量海水的深淺多少。比喻用淺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成語出處:
    《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謬持蠡測海,沉挹酒如澠。”
    158

    徹里徹外

    成語拼音:
    chè lǐ chè wài
    成語解釋:
    從里到外,完完全全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0回:“又叫裁縫與武松徹里徹外做秋衣。”
    159

    踔厲風發

    成語拼音:
    chuō lì fēng fā
    成語解釋:
    踔厲:精神振奮,言論縱橫;風發:象刮風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氣奮發。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常率屈其座人。”
    160

    踔厲奮發

    成語拼音:
    chuō lì fèn fā
    成語解釋:
    見“踔厲風發”。
    成語出處:
    孫中山《中國革命史·革命之運動》:“其慷慨助餉,多為華僑;熱心宣傳,多為學界;沖鋒破敵,則在軍隊與會黨,踔厲奮發,各盡所能,有此成功。”
    * li成語,li的成語,帶l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