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裝聾作啞的成語 (8個)
-
1
裝聾作癡
- 成語拼音:
- zhuāng lóng zuò chī
- 成語解釋:
- 假裝聾啞癡呆。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2
裝聾作啞
- 成語拼音: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成語解釋:
-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
3
不癡不聾
- 成語拼音:
- bù chī bù lóng
- 成語解釋: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 成語出處:
- 《宋書 庾炳之傳》:“不癡不聾,不成姑公。”
-
4
不啞不聾
- 成語拼音:
- bù yǎ bù lóng
- 成語解釋:
- 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指長輩要寬宏大量
- 成語出處:
- 《古尊宿語錄·大慧普覺禪師》:“豈不見道,不啞不聾,不做大家公。”
-
5
不瞽不聾
- 成語拼音:
- bù gǔ bù lóng
- 成語解釋:
- 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
- 成語出處: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諺云: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
-
6
垂頭塞耳
- 成語拼音:
- chuí tóu sāi ěr
- 成語解釋:
- 謂不問不聞,裝聾作啞。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殤帝紀》:“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
7
推聾妝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huāng yǎ
- 成語解釋:
- 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
8
推聾裝啞
- 成語拼音:
- tuī lóng zhuāng yǎ
- 成語解釋:
- 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 關于裝聾作啞的成語 形容裝聾作啞的成語 描述裝聾作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