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的成語 (1870個)
-
641
精心勵志
- 成語拼音:
- jīng xīn lì zhì
- 成語解釋:
- 精心:專心,細心;勵:磨練。磨煉意志,使心意純正專一
- 成語出處: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9回:“此時若能精心勵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
642
疾言厲氣
- 成語拼音:
- jí yán lì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同“疾言厲色”。
- 成語出處:
- 明 宋濂《元故秘書少監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禮,寡言峻行,未嘗有矜大之色,雖家人不見其疾言厲氣。”
-
643
疾言厲色
- 成語拼音:
- jí yán lì sè
- 成語解釋:
-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態度。
- 成語出處: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于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嘗疾言厲色。”
-
644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 成語拼音:
-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二八:“見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張協狀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買本看。”
-
645
盡忠竭力
- 成語拼音:
- jìn zhōng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
-
646
盡智竭力
- 成語拼音:
- jìn zhì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智:智慧,聰明;竭:完。比喻用盡心思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君臣》:“群臣盡智竭力以沒其上。”
-
647
竭智盡力
- 成語拼音:
- jié zhì jìn lì
- 成語解釋:
- 用盡智慧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臣雖盡力竭智,死不復見于王矣。”
-
648
掎摭利病
- 成語拼音:
- jǐ zhí lì bìng
- 成語解釋:
-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壞。形容品評優劣好壞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詆呵文章,掎摭利病。”
-
649
跬步不離
- 成語拼音:
- kuǐ bù bù lí
- 成語解釋:
- 跬步:半步,極短的距離。半步也不離開。形容關系親密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寶四寶又甚相愛,稍長即跬步不離,小家不知別嫌疑。”
-
650
跬步千里
- 成語拼音:
- kuǐ bù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 成語出處:
-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651
口齒伶俐
- 成語拼音:
- kǒu chǐ líng lì
- 成語解釋:
-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
652
刳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k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猶言披肝瀝膽。喻竭誠相見。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五狀》:“煩讀圣聽至于四五,刳肝瀝膽,盈卷溢幅。”
-
653
克己復禮
- 成語拼音:
- kè jǐ fù lǐ
- 成語解釋:
- 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
654
開階立極
- 成語拼音:
- kāi jiē lì jí
- 成語解釋:
- 舊指開創基業,建立統治。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簡要之方。”
-
655
開基立業
- 成語拼音:
- kāi jī lì yè
- 成語解釋:
- 開創基業,通常比喻舊時開國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斷蛇起義,開基立業,傳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據一方。”
-
656
慷慨淋漓
- 成語拼音:
- kāng kǎi lín lí
- 成語解釋:
- 淋漓:充盛;暢快。形容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六回:“先頒發一篇檄文,說得堂堂正正,慷慨淋漓。”
-
657
開利除害
- 成語拼音:
- kāi lì chú hài
- 成語解釋:
- 猶言興利除弊。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新書·立后義》:“而所以有天下者,以為天下開利除害,以義繼之也。”
-
658
揆理度情
- 成語拼音:
- kuí lǐ duó qíng
- 成語解釋:
- 揆:揣測;理:事理;度:估計,猜度;情:常情。從情理上揣度
- 成語出處:
- 明 劉若愚《酌中志 遼左棄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
659
揆理度勢
- 成語拼音:
- kuí lǐ dù shì
- 成語解釋:
- 衡量道理,揣度情勢。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復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與概斷各國貿易,揆理度勢,迥不相同。”
-
660
夔龍禮樂
- 成語拼音:
- kuí lóng lǐ yuè
- 成語解釋:
- 夔龍:虞舜的兩個大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范的禮樂制度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夔龍禮樂承先范,班馬文章勘墨鉛。”
* li成語,li的成語,帶l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