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ke的成語 (673個)

    601

    一客不煩兩家

    成語拼音: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成語解釋:
    煩:煩勞,麻煩。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成語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602

    以渴服馬

    成語拼音:
    yǐ kě fú mǎ
    成語解釋:
    使馬忍渴受訓,從人驅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順服。
    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造父為齊王駙駕,以渴服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駕于圃駕于圃中。’造父驅車入圃,馬見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馬久矣,今馬見池,馯而走,雖造父不能治……”
    603

    盈科后進

    成語拼音:
    yíng kē hòu jìn
    成語解釋: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滿之后才繼續向前流。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不能只圖虛名。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
    604

    一刻千金

    成語拼音:
    yī kè qiān jīn
    成語解釋:
    一刻:指極短的時間。比喻時間極其寶貴。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605

    玉律金科

    成語拼音:
    yù lǜ jīn kē
    成語解釋:
    律:規章,法則;科:舊指法律條文。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
    成語出處:
    漢 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606

    有利可圖

    成語拼音:
    yǒu lì kě tú
    成語解釋:
    圖:謀取。有利益可謀求。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
    607

    有例可援

    成語拼音:
    yǒu lì kě yuán
    成語解釋:
    有成例可以援引。
    成語出處:
    清 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書》:“惟生傳則自古有之,如韓昌黎之于何蕃,司馬溫公子之于范鎮,有例可援。”
    608

    倚馬可待

    成語拼音:
    yǐ mǎ kě dài
    成語解釋: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成語出處:
    唐 李白《與韓荊州韓宗書》:“縱之以清淡,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609

    榆木腦殼

    成語拼音:
    yú mù nǎo ké
    成語解釋:
    比喻思想頑固。同“榆木腦袋”。
    成語出處:
    劉紹棠《柳傘》三:“‘大叔,謝謝您老人家!’黃金印淌下了熱淚,‘您敲開了我脖腔子上這顆榆木腦殼。’”
    610

    援溺振渴

    成語拼音:
    yuán nì zhèn kě
    成語解釋:
    振:通“賑”,救濟。援救落水的人,周濟饑渴的人。指幫助落難者
    成語出處: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15卷:“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無巨細,悉究本末。”
    611

    以柔克剛

    成語拼音:
    yǐ róu kè gāng
    成語解釋:
    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612

    遠水不解近渴

    成語拼音: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成語解釋: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成語出處:
    《韓非子 說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613

    一時半刻

    成語拼音:
    yī shí bàn kè
    成語解釋:
    指很短的時間。
    成語出處: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貨郎兒》:“才離了一時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614

    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棄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指要獲得成功,必須有所舍棄,有所選擇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615

    遠水救不得近渴

    成語拼音: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
    成語解釋:
    遠處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成語出處:
    宋·陳師道《烏呼行》:“不應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
    616

    遠水解不了近渴

    成語拼音: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成語解釋: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這也容易,只是'遠水解不得近渴'。”
    617

    引商刻角

    成語拼音:
    yǐn shāng kè jiǎo
    成語解釋:
    見“引商刻羽”。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一》:“引商刻角,雜以流徵。”
    618

    引商刻羽

    成語拼音:
    yǐn shāng kè yǔ
    成語解釋:
    商、羽:古代樂律中的兩個音名。指講究聲律、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619

    一時三刻

    成語拼音:
    yī shí sān kè
    成語解釋:
    同“一時半刻”。
    成語出處: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三刻展眉頭。”
    620

    與受同科

    成語拼音:
    yǔ shòu tóng kē
    成語解釋: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 ke成語,ke的成語,帶k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