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的成語 (803個)
-
681
循名核實
- 成語拼音:
- xún míng hé shí
- 成語解釋:
- 猶言循名責實。
- 成語出處:
- 明·張居正《答浙江吳巡撫》:“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實,以興太平之治。”
-
682
心平氣和
- 成語拼音:
- xīn píng qì hé
- 成語解釋:
-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 成語出處:
-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
683
相去幾何
- 成語拼音:
- xiāng qù jǐ hé
- 成語解釋:
- 去:距離。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
684
鼷鼠飲河
- 成語拼音:
- xī shǔ yǐn 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欲望有限。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
685
熏天赫地
- 成語拼音:
- xūn tiān hè dì
- 成語解釋:
- 熏天:氣勢極盛的樣子;赫:顯明,盛大。形容氣焰熾盛。
- 成語出處:
- 唐 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熏赫。”
-
686
續鶩短鶴
- 成語拼音:
- xù wù duǎn hè
- 成語解釋: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687
香象渡河
- 成語拼音:
- xiāng xiàng dù hé
- 成語解釋:
- 佛教用語。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 成語出處: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李杜數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
-
688
梟心鶴貌
- 成語拼音:
- xiāo xīn hè mào
- 成語解釋:
- 比喻心惡貌善。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有鳥》詩:“千年不死伴靈龜,梟心鶴貌何人覺。”
-
689
閑云孤鶴
- 成語拼音:
- xián yún gū hè
- 成語解釋:
- 漂浮的云,孤飛的鶴。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 文瑩《續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閑云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
690
細雨和風
- 成語拼音:
- xì yǔ hé fēng
- 成語解釋:
- 細雨:小雨;和風:春天的微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溫和而不粗暴
- 成語出處:
- 前蜀·韋莊《登咸陽縣樓望雨》詩:“亂云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
-
691
胸有丘壑
- 成語拼音:
- xiōng yǒu qiū hè
- 成語解釋:
- 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 成語出處:
- 唐 厲霆《大有詩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圣賢。”
-
692
胸有邱壑
- 成語拼音:
- xiōng yǒu qiū hè
- 成語解釋:
- ①指見多識廣,心中記得許多山水勝狀。②指胸懷遠大,頗有見地。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這里。”
-
693
閑云野鶴
- 成語拼音:
- xián yún yě hè
- 成語解釋:
- 閑:無拘束。飄浮的云,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閑散、脫離世事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
694
胸中丘壑
- 成語拼音:
- xiōng zhōng qiū hè
- 成語解釋:
- 丘:山丘;壑:山溝。指作畫前心中已有山水勝跡的輪廓。比喻心中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置早有定見
- 成語出處:
- 《宣和畫譜》:“于是落筆則胸中邱(丘)壑盡在眼前。”
-
695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成語拼音: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
- 成語解釋: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696
猿悲鶴怨
- 成語拼音:
- yuán bēi hè yuàn
- 成語解釋:
- 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詩之二:“猿悲鶴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歸。”
-
697
一倡百和
- 成語拼音:
- yī chàng bǎi hè
- 成語解釋:
- 和:呼應,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 成語出處:
- 金 元好問《續夷堅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鳴后圃中,一倡百和。”
-
698
一唱百和
- 成語拼音:
- yī chàng bǎi hé
- 成語解釋:
- 形容附和的人極多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極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徑,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時風氣了。”
-
699
一唱一和
- 成語拼音:
- yī chàng yī hè
- 成語解釋:
- 和:應和;附和。跟著別人唱和;比喻雙方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 成語出處:
- 宋 陳叔方《穎川語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應。呼應者一唱一和,律呂相宜以成文也。”
-
700
一倡一和
- 成語拼音:
- yī chàng yī hé
- 成語解釋:
- ①《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 成語出處:
- 《詩·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he成語,he的成語,帶he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