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1021

    析律貳端

    成語拼音:
    xī lǜ èr duān
    成語解釋:
    指曲解法律條文,妄生不實端緒,以加重人罪。
    成語出處:
    《漢書 宣帝紀》:“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貳端,深淺不平,增辭釋非,以成其罪。”
    1022

    小鹿兒心頭撞

    成語拼音:
    xiǎo lù ér xīn tóu zhuàng
    成語解釋:
    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驚慌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王生聽了,驚得目睜口呆,手麻腳軟,心頭恰像有個小鹿兒撞來撞去的。”
    1023

    向明而治

    成語拼音:
    xiàng mí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向明:天將亮;治:治理。天剛亮就開始治事。形容勤于政事
    成語出處:
    《周易·說卦》:“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1024

    眩目震耳

    成語拼音:
    xuàn mù zhèn ěr
    成語解釋:
    眩:眼花,迷亂;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聲音巨大震耳欲聾
    成語出處:
    巴金《旅途隨筆·游了佛國》:“有一些虔誠的佛教徒到了那個地方就會‘眩目震耳,悖魄墮魂。’”
    1025

    循墻而走

    成語拼音:
    xún qiáng ér zǒu
    成語解釋:
    循:沿著。沿著墻走。形容恭謹順從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
    1026

    向若而嘆

    成語拼音:
    xiàng ruò ér tàn
    成語解釋: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1027

    袖手充耳

    成語拼音:
    xiù shǒu chōng ěr
    成語解釋: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聞不問,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
    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蹤指示之人。”
    1028

    相時而動

    成語拼音:
    xiāng shí ér dòng
    成語解釋:
    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成語出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1029

    相視而笑

    成語拼音:
    xiāng shì ér xiào
    成語解釋:
    雙方互相看著,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慧生指與老殘看,彼此相視而笑。”
    1030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成語拼音:
    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
    成語解釋: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成語出處: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1031

    相提而論

    成語拼音:
    xiāng tí ér lùn
    成語解釋: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1032

    向天而唾

    成語拼音:
    xiàng tiān ér tuò
    成語解釋:
    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成語出處:
    103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成語拼音: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成語解釋: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成語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1034

    挾天子而令諸侯

    成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語解釋: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后庭,誰能御之?”
    1035

    心無二想

    成語拼音:
    xīn wú èr xiǎng
    成語解釋:
    一個人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件事上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37卷:“既心無二想,故曰一志焉,蓋上士所行也。”
    1036

    心無二用

    成語拼音:
    xīn wú èr yòng
    成語解釋:
    心思不能同時用在兩件事上。指做事必須專心;注意力不能分散。
    成語出處:
    北齊 劉晝《新論 專學》:“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具成,雖執規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兩用,則手不并運也。”
    1037

    鄉鄉而飽

    成語拼音:
    xiǎng xiǎng ér bǎo
    成語解釋:
    鄉:通“饗”;鄉鄉:吃得很滿足。形容吃得很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榮辱》:“亦呥呥而噍,鄉鄉而飽已矣。”
    1038

    小學而大遺

    成語拼音:
    xiǎo xué ér dà yí
    成語解釋:
    小:指不知句讀;大:指不解疑難問題;而:轉折連詞,可是;遺:棄。小的方面則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
    成語出處:
    唐·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039

    膝行而進

    成語拼音:
    xī xíng ér jìn
    成語解釋:
    跪著用膝蓋向前進。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現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在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
    1040

    膝行而前

    成語拼音:
    xī xíng ér qián
    成語解釋:
    跪著用膝蓋向前移動。形容敬畏恭謹之極。
    成語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