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的成語 (1332個)
-
901
同日而道
- 成語拼音:
- tóng rì ér dào
- 成語解釋:
- 同“同日而論”。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
-
902
同日而論
- 成語拼音:
- tóng rì ér lùn
- 成語解釋:
- 猶言相提并論。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
903
同日而語
- 成語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成語解釋:
-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904
同日而言
- 成語拼音:
- tóng rì ér yán
- 成語解釋:
- 同“同日而論”。
- 成語出處:
- 《晉書·郗鑒傳》:“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
905
挺身而出
- 成語拼音:
- tǐng shēn ér chū
- 成語解釋: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906
唾手而得
- 成語拼音:
- tuò shǒu ér dé
- 成語解釋: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這房可唾手而得。”
-
907
天無二日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比喻君王。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比喻凡事應統于一,不能兩大并存。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908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
909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土:國土。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910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元史·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主耶?”
-
911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成語拼音:
- 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 成語解釋: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912
脫穎而出
- 成語拼音:
- tuō yǐng ér chū
- 成語解釋:
-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會像錐子放在布袋里那樣;錐針都能全部穿出來。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脫:脫露。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
913
頭一無二
- 成語拼音:
- tóu yī wú èr
- 成語解釋:
- 唯一,只有一個。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語言文學的奮斗》:“本總理今晚來同諸君講話,沒有別的貢獻,頭一無二的貢獻,就是要諸位同志,以至誠之心,來做宣傳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
914
同舟而濟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ér jì
- 成語解釋:
- 濟:渡水。大家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915
投傳而去
- 成語拼音:
- tóu zhuàn ér qù
- 成語解釋:
- 傳:符信。指棄官而去。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陳蕃傳》:“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
-
916
推之四海而皆準
- 成語拼音:
-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 成語解釋:
- 之:代詞,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
917
挑字眼兒
- 成語拼音:
- tiāo zì yǎn ér
- 成語解釋:
- 從措辭用字上找小毛病
- 成語出處:
-
918
望塵而拜
- 成語拼音:
- wàng chén ér bài
- 成語解釋:
-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晉書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
919
無德而稱
- 成語拼音:
- wú dé ér chēng
- 成語解釋:
- ①無何恩德可以稱道。②謂德高不可言狀。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
920
危而不持
- 成語拼音:
- wēi ér bù chí
- 成語解釋:
- 持:扶助,支持。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 成語出處:
- 戰國·魯·孔丘《論語》:“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