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861

    掃興而回

    成語拼音:
    sǎo xìng ér huí
    成語解釋:
    掃興:指情緒低落。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緒低落
    成語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旅寄》:“早是暮冬,不提防嶺北風嚴,感了寒疾,又無掃興而回之理。”
    862

    歃血而盟

    成語拼音:
    shà xuè ér méng
    成語解釋:
    歃血:口含血。古代會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立盟
    成語出處:
    《舊唐書·李道彥傳》:“諸將與之歃血而盟,赤辭信之。”
    863

    三心二意

    成語拼音:
    sān xīn èr yì
    成語解釋: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864

    三下五除二

    成語拼音:
    sān xià wǔ chú èr
    成語解釋: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偶然在家閑一刻,便見他姊妹兩個‘三下五除二’的不離手,‘五畝七分半’的不離口。”
    865

    死心眼兒

    成語拼音:
    sǐ xīn yǎn ér
    成語解釋:
    固執拘泥,想不開。比喻性情固執,或者遇事想不開的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死心眼兒了!”
    866

    耍心眼兒

    成語拼音:
    shuǎ xīn yǎn ér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867

    說一不二

    成語拼音:
    shuō yī bù èr
    成語解釋:
    指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更改。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868

    隨遇而安

    成語拼音:
    suí yù ér ān
    成語解釋:
    隨:順從;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順從環境的變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并感到滿足。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計算起來,也是吾生有限,浩劫無涯,倒莫如隨遇而安。”
    869

    隨寓而安

    成語拼音:
    suí yù ér ān
    成語解釋:
    見“隨遇而安”。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安,謂隨所寓而安,蓋深于靜也。”
    870

    食言而肥

    成語拼音:
    shí yán ér féi
    成語解釋: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己占便宜。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871

    鎩羽而歸

    成語拼音:
    shā yǔ ér guī
    成語解釋:
    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敗或不得志。指失敗或不得志而歸。
    成語出處:
    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872

    三言二語

    成語拼音:
    sān yán èr yǔ
    成語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成語出處:
    朱自清《論朗誦詩》:“或者三言二語,或者長篇大套。”
    873

    樹欲靜而風不寧

    成語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成語解釋: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樹欲靜而風不寧,便動動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874

    樹欲靜而風不停

    成語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語解釋: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致思》:“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875

    樹欲靜而風不息

    成語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
    成語解釋:
    靜:平靜;息:平息。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皋魚增感。”
    876

    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語解釋: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877

    數一數二

    成語拼音:
    shǔ yī shǔ èr
    成語解釋:
    不數第一;也數第二。形容突出。
    成語出處:
    元 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此乃金陵數一數二的歌者,與學士遞一杯。”
    878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成語拼音:
    shuō yī shì yī,shuō èr shì èr
    成語解釋:
    說話算數,確定不移。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我向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879

    身遙心邇

    成語拼音:
    shēn yáo xīn ěr
    成語解釋:
    猶言身遠心近。
    成語出處:
    元·王德信《西廂記·泥金報捷》:“小生身遙心邇,恨不得鶼鶼心翼,邛邛并軀。”
    880

    樹欲息而風不停

    成語拼音: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
    成語解釋: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出處:
    宋·陳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樹欲息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