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r的成語 (1332個)

    761

    如風過耳

    成語拼音:
    rú fēng guò ěr
    成語解釋:
    象風在耳邊吹過一樣。比喻漠不關心,不相關涉。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之過耳。”
    762

    如雷貫耳

    成語拼音:
    rú léi guàn ěr
    成語解釋:
    貫:穿透。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成語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
    763

    如雷灌耳

    成語拼音:
    rú léi guàn ěr
    成語解釋:
    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成語出處:
    《三國志平話》卷中:“‘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灌耳,橋梁皆斷。”
    764

    如丘而止

    成語拼音:
    rú qiū ér zhǐ
    成語解釋:
    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不求上進。
    成語出處:
    《荀子·宥坐》:“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765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成語拼音: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
    成語解釋: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成語出處: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766

    人人得而誅之

    成語拼音: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成語解釋:
    得:可以,能夠;誅:殺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殺死他。極言某人罪大惡極。
    成語出處:
    《莊子·庚桑楚》:“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
    767

    蠕蠕而動

    成語拼音:
    rú rú ér dòng
    成語解釋:
    像蟲子似的前后蠕動身體,形容準備慢慢移動的樣子
    成語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某些亡國論者又將蠕蠕而動,而且難免勾結某些國際成分(英、美、法內部都有這種人,特別是英國的上層分子),狼狽為奸。”
    768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成語拼音: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
    成語解釋:
    芝:通“芷”,香草;蘭:香草。好像進入滿是香草的房間,聞久了就不能聞出香味。比喻在某種環境里呆久了,習以為常
    成語出處: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769

    如斯而已

    成語拼音:
    rú sī ér yǐ
    成語解釋: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沒有別的。或只不過這樣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770

    如是而已

    成語拼音:
    rú shì ér yǐ
    成語解釋:
    而已:罷了。就這樣罷了,再沒有別的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自序:“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
    771

    認死扣兒

    成語拼音:
    rèn sǐ kòu ér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772

    認死理兒

    成語拼音:
    rèn sǐ lǐ ér
    成語解釋:
    堅持某種道理或理由
    成語出處: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不準備變,巋然不動認死理兒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
    773

    如響而應

    成語拼音:
    rú xiǎng ér yìng
    成語解釋:
    響:回聲;應:反應。比喻反應迅速,回聲很大
    成語出處:
    774

    柔遠懷邇

    成語拼音:
    róu yuǎn huái ěr
    成語解釋:
    懷柔遠方,安撫內地。
    成語出處:
    后蜀·何光遠《鑒誡錄·誅利口》:“豈謂蜀國皇帝,柔遠懷邇,居安慮危?”
    775

    柔遠能邇

    成語拼音:
    róu yuǎn néng ěr
    成語解釋:
    懷柔遠方,優撫近地。謂安撫籠絡遠近之人而使歸附。
    成語出處:
    《尚書·舜典》:“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云。”
    776

    柔遠鎮邇

    成語拼音:
    róu yuǎn zhèn ěr
    成語解釋:
    安撫遠方,安定內地。
    成語出處:
    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移帝伊、洛、定都酆、鎬,柔遠鎮邇,實敬攸考。”
    777

    市不二價

    成語拼音:
    shì bù èr jià
    成語解釋:
    指買賣公道,不相欺詐。形容社會風氣好。同“市無二價”。
    成語出處:
    《三國志 魏志 王烈傳》“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烈居之歷年,未嘗有患。使遼東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778

    舌敝耳聾

    成語拼音:
    shé bì ěr lóng
    成語解釋:
    講的人舌頭破了,聽的人耳朵聾了。形容議論多而雜,別人不予理睬。
    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舌敝耳聾,不見成功。”
    779

    蜀鄙二僧

    成語拼音:
    shǔ bǐ èr sēng
    成語解釋:
    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成語出處:
    《白鶴堂時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780

    食不二味

    成語拼音:
    shí bù èr wèi
    成語解釋:
    吃飯不用兩道菜肴。謂飲食節儉。
    成語出處: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er成語,er的成語,帶er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