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chu的成語 (860個)

    281

    除邪去害

    成語拼音:
    chú xié qù hài
    成語解釋:
    邪:邪惡。鏟除邪惡,去掉禍害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
    282

    出言不遜

    成語拼音:
    chū yán bù xùn
    成語解釋:
    言:話;說;出言:說話;遜:謙讓;恭順。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也作“出口不遜。”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張郃傳》:“圖(郭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283

    崇雅黜浮

    成語拼音:
    chóng yǎ chù fú
    成語解釋:
    謂在文風上崇尚雅正,擯棄浮華。
    成語出處:
    《新唐書·文藝傳序》:“玄宗好經術,群臣稍厭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284

    出言成章

    成語拼音: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修務訓》:“舜二瞳子,是謂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285

    出語成章

    成語拼音:
    chū yǔ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見“出口成章”。
    成語出處:
    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286

    出以公心

    成語拼音:
    chū yǐ gōng xīn
    成語解釋: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成語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須出以公心。”
    287

    出淤泥而不染

    成語拼音: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語解釋: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成語出處: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288

    楚腰蠐領

    成語拼音:
    chǔ yāo qí lǐng
    成語解釋:
    謂腰肢纖細,頸項潔白如蝤蠐。形容女子體態之美。
    成語出處:
    后蜀·閻選《虞美人》詞:“楚腰蠐領團香玉,鬢疊深深綠。”
    289

    出幽遷喬

    成語拼音:
    chū yōu qiān qiáo
    成語解釋:
    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后以“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成語出處:
    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290

    出輿入輦

    成語拼音:
    chū yú rù niǎn
    成語解釋:
    謂動必乘車。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七發》:“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291

    出云入泥

    成語拼音:
    chū yún rù ní
    成語解釋:
    謂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成語出處:
    清·王韜《徐古春耆舊詩存序》:“及一旦勢位崇,名譽盛,疇昔知交,貧賤潦倒,伏處田里,不足引援,往往盡削其酬酢詩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嘆。”
    292

    出有入無

    成語拼音:
    chū yǒu rù wú
    成語解釋:
    出入于有無之中。
    成語出處:
    《云笈七簽》卷一○四:“或與眾仙,策空駕虛,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游集。”
    293

    出夷入險

    成語拼音:
    chū yí rù xiǎn
    成語解釋:
    出入于安危之中。
    成語出處:
    宋·葉適《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志銘》:“由此更踐內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干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294

    出幽升高

    成語拼音:
    chū yōu shēng gāo
    成語解釋:
    猶言出谷遷喬。
    成語出處:
    《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帝乃下詔曰:‘倫出幽升高,寵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從,茍肆狷志。’”李賢注引《詩》:“出于幽谷,升于喬木。”
    295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成語拼音: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成語解釋: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
    成語出處:
    章炳麟《致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國維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則其幸耳。”
    296

    黜衣縮食

    成語拼音:
    chù yī suō shí
    成語解釋:
    節衣縮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節約
    成語出處:
    明 宋濂《重建龍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縮食,重創大雄殿五楹間。”
    297

    出言吐詞

    成語拼音:
    chū yán tǔ cí
    成語解釋:
    見“出言吐氣”。
    成語出處: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雋雅雍容之度。”
    298

    出一頭地

    成語拼音:
    chū yī tóu dì
    成語解釋:
    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謂當避開此人讓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后以“出一頭地”喻高人一著。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299

    出言吐氣

    成語拼音:
    chū yán tǔ qì
    成語解釋:
    猶言談吐。指說話。
    成語出處: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魏公]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
    300

    出言吐語

    成語拼音:
    chū yán tǔ yǔ
    成語解釋:
    見“出言吐氣”。
    成語出處: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見冷絳雪出言吐語伶牙利齒,先有三分懼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 chu成語,chu的成語,帶ch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