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道的成語 (373個)
-
161
道合志同
- 成語拼音:
- dào hé zhì tóng
- 成語解釋:
- 謂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至陋也。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
162
道盡涂殫
- 成語拼音:
- dào jìn tú dān
- 成語解釋:
- 涂:通“途”;殫:盡。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窮途沒路,末日來臨。
- 成語出處:
-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涂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
163
道路側目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cè mù
- 成語解釋:
- 側目:側目而視。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談,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 成語出處:
- 《元史·阿魯諢薩理傳》:“所在囹圄皆滿,道路側目,無敢言者。”
-
164
道路傳聞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chuán wén
- 成語解釋:
- 傳聞:非親身經歷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會上互相傳告的消息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抗戰以來·“來賓”種種》:“道路傳聞,尚有假借取締與指導名義,摧殘合法組織,箝制正當言論,拘捕熱血青年。”
-
165
道路指目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zhǐ mù
- 成語解釋:
- 指目:手指而目視。道路上的人用手指著,用眼看著。形容事情十分明顯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我們對于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迄今抗戰陣營中尚潛伏著若干妥協主和分子,道路指目,當非空穴來風。”
-
166
大逆不道
- 成語拼音:
- dà nì bù dào
- 成語解釋:
- 逆:背叛;不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
167
大逆無道
- 成語拼音:
- dà nì wú dào
- 成語解釋:
-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
- 成語出處:
- 《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
168
道頭會尾
- 成語拼音:
- dào tóu huì wěi
- 成語解釋:
- 見“道頭知尾”。
- 成語出處:
- 《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
169
道聽途說
- 成語拼音:
- dào tīng tú shuō
- 成語解釋:
-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
170
道微德薄
- 成語拼音:
- dào wēi dé báo
- 成語解釋:
-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謙辭。
- 成語出處:
- 《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貧僧道微德薄,不堪為師。”
-
171
道無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wú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同“道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
172
道西說東
- 成語拼音:
- dào xī shuō dōng
- 成語解釋:
- 謂亂加談論。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茶酒論》:“阿你兩個,何用匆匆?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
-
173
道遠知驥
- 成語拼音:
- dào yuǎn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174
道義之交
- 成語拼音:
- dào yì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
175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成語拼音: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 成語解釋:
-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176
道在屎溺
- 成語拼音:
- dào zài shǐ nì
- 成語解釋:
- 喻道之無所不在。
- 成語出處:
-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
177
餓殍滿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mǎn dào
- 成語解釋: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 成語出處:
-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
178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成語拼音: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 成語解釋:
- 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動山搖,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
179
古道熱腸
- 成語拼音:
- gǔ dào rè cháng
- 成語解釋:
- 指待人真誠、熱情。
- 成語出處:
- 清 鄒弢《三借廬筆談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熱腸,頗有任俠氣。”
-
180
光明大道
- 成語拼音:
- guāng míng dà dào
- 成語解釋: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成語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們已加入革命陣線,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鉆回黑暗中嗎?”
* 關于道道的成語 形容道道的成語 描述道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