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道的成語 (258個)

    181

    一隅三反

    成語拼音:
    yī yú sān fǎn
    成語解釋:
    從一件事物的情況、理類推而許多事物的情況、理。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82

    奧妙無窮

    成語拼音:
    ào miào wú qióng
    成語解釋:
    奧:深奧。指其中不容易被人而又奇妙有趣之處極多。
    成語出處:
    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化裝襲擊的運用奧妙無窮……有時化裝日軍襲擊偽軍,有時化裝偽軍襲擊日軍。”
    183

    矮人看場

    成語拼音:
    ǎi rén kàn chǎng
    成語解釋:
    比喻只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成語出處:
    元 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人議論,如矮人看場,無益。”
    184

    矮子看戲

    成語拼音:
    ǎi zǐ kàn xì
    成語解釋:
    比喻只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比喻見識不廣。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7卷:“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他雖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
    185

    不待蓍蔡

    成語拼音:
    bù dài shī cài
    成語解釋:
    蓍蔡:同“蓍龜”,指卜筮。不用占卜就能吉兇。比喻事理極明顯
    成語出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達潛朗,思同筮蔡。”
    186

    不可捉摸

    成語拼音:
    bù kě zhuō mō
    成語解釋:
    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對方的用意。
    成語出處: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187

    博學多才

    成語拼音:
    bó xué duō cái
    成語解釋:
    博:廣博;得多;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成語出處: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并不應。”
    188

    變姓埋名

    成語拼音:
    biàn xìng mái míng
    成語解釋: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不讓別人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9回:“即將所有金銀犒賞三軍,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澤中,變姓埋名,農樵為樂。”
    189

    草木俱朽

    成語拼音:
    cǎo mù jù xiǔ
    成語解釋:
    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并不。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成語出處:
    《后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190

    臭名昭著

    成語拼音:
    chòu míng zhāo zhù
    成語解釋:
    名:名聲;昭著:顯著;明顯。壞名聲誰都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們是賀衷寒系統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191

    大白于天下

    成語拼音:
    dà bái yú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大白:徹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國。使全國的人都事情的真相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9回:“吾輩救國護法之初衷,將無以大白于天下,而僉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圖。”
    192

    鼎鐺有耳

    成語拼音:
    dǐng chēng yǒu ěr
    成語解釋: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193

    肚里蛔蟲

    成語拼音:
    dù lǐ huí chóng
    成語解釋:
    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里活動得十分清楚。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蟲。”
    194

    打落牙齒和血吞

    成語拼音:
    dǎ luò yá chǐ huò xuè tūn
    成語解釋:
    和:混合。比喻吃了虧不讓別人或失敗了還要充好漢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為了團結,為了大敵當前,顧全抗戰,只好‘打落牙齒和血吞’。”
    195

    東來紫氣

    成語拼音:
    dōng lái zǐ qì
    成語解釋: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比喻吉祥的征兆
    成語出處:
    唐·杜甫《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196

    杜門晦跡

    成語拼音:
    dù mén huì jì
    成語解釋:
    晦:隱匿。關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自己的蹤跡或動態。
    成語出處:
    《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
    197

    洞悉底蘊

    成語拼音:
    dòng xī dǐ yùn
    成語解釋:
    洞:深入,透徹;悉:;底蘊:事物的內容。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內容和內情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耆舊·十蘭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學,及長,博極群書,于漢、唐先儒之學,無不洞悉底蘊。”
    198

    洞悉無遺

    成語拼音:
    dòng xī wú yí
    成語解釋:
    洞:深入,透徹;洞悉:。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成語出處:
    孫中山《倫敦被難記》:“此人之果為誰,及其抵英國后之一舉一動,本使館洞悉無遺。”
    199

    惡事行千里

    成語拼音: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200

    法不傳六耳

    成語拼音: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成語解釋:
    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
    成語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
    * 關于知道的成語 形容知道的成語 描述知道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