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敵國的成語 (9個)
-
1
隱若敵國
- 成語拼音:
- yǐn ruò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
-
2
富堪敵國
- 成語拼音:
- fù kān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見“富可敵國”。
- 成語出處:
- 《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
-
3
隱然敵國
- 成語拼音:
- yǐn rán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見“隱若敵國”。
- 成語出處:
- 宋·陽枋《謝交割啟》:“隱然敵國,咸稱細柳之真;賢若長城,豈類棘門之戲。”
-
4
富可敵國
- 成語拼音:
- fù kě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母銀越多,丹頭越精。若煉得半合許丹頭,富可敵國矣。”
-
5
同舟敵國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6
敵國外患
- 成語拼音:
- dí guó wai huàn
- 成語解釋:
- 指來自敵對國家的侵略騷擾。
- 成語出處:
- 《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7
敵國通舟
- 成語拼音:
- dí guó tō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 成語出處:
-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
8
舟中敵國
- 成語拼音:
- zhōu zhōng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9
走胡走越
- 成語拼音:
- zǒu hú zǒu yuè
- 成語解釋:
- 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稱;越:古國名,在今江浙一帶。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為敵國所用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 關于敵國的成語 形容敵國的成語 描述敵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