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知識的成語 (131個)
-
1
愚昧無知
- 成語拼音:
- yú mèi wú zhī
- 成語解釋:
- 非常愚笨;糊涂;又沒有知識。
- 成語出處: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圣旨!”
-
2
淺見薄識
- 成語拼音:
- qiǎn jiàn bó shí
- 成語解釋: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此詩淺見薄識,乃荒唐之說,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
-
3
識字知書
- 成語拼音:
- shí zì zhī shū
- 成語解釋:
- 謂有文化知識。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
4
不識不知
- 成語拼音:
- bù shí bù zhī
- 成語解釋:
- 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堯乃微服游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
5
略知皮毛
- 成語拼音:
- lüè zhī pí máo
- 成語解釋:
- 比喻稍知表面的情況或稍有膚淺的知識。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7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
6
不辨菽麥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 成語解釋:
-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
7
一知半解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bàn jiě
- 成語解釋:
-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 成語出處: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8
知物由學
- 成語拼音:
- zhī wù yóu xué
- 成語解釋:
- 指要認識事物、獲得知識,就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實知》:“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
9
寡見鮮聞
- 成語拼音:
- guǎ jiàn xiǎn wén
- 成語解釋:
- 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成語出處:
- 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
-
10
見多識廣
- 成語拼音: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成語解釋:
-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11
淺見寡識
- 成語拼音:
- qiǎn jiàn guǎ shí
- 成語解釋:
- 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識:見識很少。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今輒條數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淺見寡識。”
-
12
博聞多識
- 成語拼音:
- bó wén duō shí
- 成語解釋:
- 博:廣博;聞:見聞;識:學識。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 成語出處:
- 《魏書 李業興傳》:“博聞多識,萬門千戶,所宜訪詢。”
-
13
寒腹短識
- 成語拼音:
- hán fù duǎn shí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知識貧乏,見識短淺。
- 成語出處: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余恥之。”
-
14
識多才廣
- 成語拼音:
- shí duō cái guǎng
- 成語解釋:
- 識:知識,見識。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5回:“他是晉國勛臣,識多才廣。”
-
15
一般見識
- 成語拼音:
- yī bān jiàn shí
- 成語解釋:
- 平常的見識。表示不要跟知識低、修養差的人爭論,說“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 成語出處: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十三把鑰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見識。”
-
16
溫故知新
- 成語拼音:
- wēn gù zhī xīn
- 成語解釋:
- 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17
多見廣識
- 成語拼音:
- duō jiàn guǎng shí
- 成語解釋:
- 見聞多,知識廣。
- 成語出處:
- 《水滸傳》第七四回:“話說這一篇詩,單道著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
-
18
不辨菽粟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sù
- 成語解釋: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19
半瓶子醋
- 成語拼音:
- bàn píng zǐ cù
- 成語解釋:
- 比喻稍有一點知識而知識并不豐富,略有一點本領而本領并不高強的人
- 成語出處:
- 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
-
20
蒙昧無知
- 成語拼音:
- méng mèi wú zhī
- 成語解釋:
- 愚鈍糊涂;沒有知識;不通事理。
- 成語出處:
- 《晉書 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 關于知識的成語 形容知識的成語 描述知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