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沒有的成語 (1446個)

    121

    口無心

    成語拼音:
    yǒu kǒu wú xīn
    成語解釋:
    嘴里啥說啥;心里卻什么。
    成語出處:
    明 于謙《擬吳儂曲》:“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思深戀亦深;刻木為雞啼不得,原來口卻無心。”
    122

    氣無力

    成語拼音:
    yǒu qì wú lì
    成語解釋:
    氣:氣息;聲音;力:力氣;精神。形容氣力衰弱;精神疲憊;時形容做事勁頭。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正不知艙中,另個替吃飯的,還餓得氣無力哩。”
    123

    頭無尾

    成語拼音:
    yǒu tóu wú wěi
    成語解釋:
    開頭;結尾。指說話做事不完整。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若是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124

    一無所

    成語拼音:
    yī wú suǒ yǒu
    成語解釋:
    什么都(一:一概;完全)。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
    125

    盡而音意無窮

    成語拼音: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
    成語解釋:
    語言窮盡而含意窮盡。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
    成語出處: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賦》:“故知詞也者,言盡而音意無窮也。”
    126

    玉卮無當

    成語拼音:
    yù zhī wú dàng
    成語解釋: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白玉之卮而無當,瓦卮而當,君渴將何以飲?”
    127

    增無減

    成語拼音:
    yǒu zēng wú jiǎn
    成語解釋:
    增多,減少。形容不斷地增加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為壽寧節不任朝覲奏事狀》:“當百辟稱觴之日,是二年伏杭之余,歷夏經秋,增無減,莫預歡呼之會,僅成病廢之身。”
    128

    職無權

    成語拼音:
    yǒu zhí wú quán
    成語解釋:
    職位而實權
    成語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給他安了個大隊副官的名義,職無權。”
    129

    中郎

    成語拼音:
    zhōng láng yǒu nǚ
    成語解釋:
    中郎:漢蔡邕,曾官左中郎將,人稱蔡中郎,因同情董卓獲罪,死于獄中,遺一女,名琰,字文姬。指兒子只女兒的人
    成語出處: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天津呂某,婦某氏……相夫子,事事盡禮。中郎女,年十四,已字人。”
    130

    不成器

    成語拼音:
    bù chéng qì
    成語解釋: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為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所成就,什么出息。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31

    捕風捉影

    成語拼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語解釋:
    原指做事像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后比喻說話做事確鑿可靠的根據。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若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132

    不期然而然

    成語拼音:
    bù qī rán ér rán
    成語解釋:
    想到是這樣而竟然是這樣。
    成語出處:
    明 高啟《威愛論》:“功或以愛誠以結于人者,則趨事赴功不期然而然。何以威為哉!”
    133

    不求功,但求無過

    成語拼音: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成語解釋: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錯誤。
    成語出處: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功,但求無過。”
    134

    不速之客

    成語拼音:
    bù sù zhī kè
    成語解釋:
    速:邀請。邀請而自己來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成語出處:
    《周易 需》:“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孔穎達疏:“速,召也。不須召喚之客三人自來。”
    135

    不虞之隙

    成語拼音:
    bù yú zhī xì
    成語解釋:
    不虞: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誤會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既親密,便不免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毀。這日不知為何,二人言語些不和起來。”
    136

    不虞之譽

    成語拼音:
    bù yú zhī yù
    成語解釋:
    虞:料想;譽:稱贊。意料到的贊揚。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137

    不知進退

    成語拼音:
    bù zhī jìn tuì
    成語解釋: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后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分寸。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過失之譏,賢小人不知進退之禍。”
    138

    朝里無人莫做官

    成語拼音:
    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成語解釋:
    舊時俗語。意思是,靠山,事辦不成。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三卷:“卻說常言道,‘朝里無人莫做官’,這句話深為理。”
    139

    赤貧如洗

    成語拼音:
    chì pín rú xǐ
    成語解釋:
    赤貧:窮得一無所。窮得如同被水洗過一樣;什么也了。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兩個兒子,四個孫子,家里仍然赤貧如洗。”
    140

    持平之論

    成語拼音:
    chí píng zhī lùn
    成語解釋:
    持平:保持公正;偏向。公正的議論或調和折中的言論。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二》:“先師劉文正公曰:‘神仙必,然必非今之賣藥道士;佛菩薩必,然必非今之說法禪僧。’斯其持平之論矣。”
    * 關于沒有的成語 形容沒有的成語 描述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