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普天下的成語 (13個)
-
1
普天同慶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tóng qìng
- 成語解釋:
- 普:普遍;天:天下;慶:慶賀。普天下共同慶祝。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2
普天匝地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zā dì
- 成語解釋:
- 滿天遍地,普天下。
- 成語出處:
- 元·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詩:“百尺竿頭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風。”
-
3
冒天下之大不韙
- 成語拼音:
-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不韙:不是,錯誤。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干壞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
4
天下無敵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wú dí
- 成語解釋:
- 普天之下,沒有敵手。形容戰無不勝,沒有對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5
普天率土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shuài tǔ
- 成語解釋:
- 普天:整個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內。指全中國或全世界。
- 成語出處:
- 《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6
普天之下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zhī xià
- 成語解釋:
- 指整個天下;遍天下。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7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 成語解釋:
- 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思想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8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 成語解釋:
-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 成語出處: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9
東西南北
- 成語拼音:
- dōng xī nán běi
- 成語解釋:
-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
10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 成語解釋:
- 溥:通“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思想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11
率土同慶
- 成語拼音:
- shuài tǔ tóng qìng
- 成語解釋:
- 猶言普天同慶。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賀上尊號后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書,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歡呼,自天降休,率土同慶。”
-
12
湯去三面
- 成語拼音:
- tāng qù sān miàn
- 成語解釋:
-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后因以“湯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 成語出處:
-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
13
戴日戴斗
- 成語拼音:
- dài rì dài dòu
- 成語解釋:
- 猶言普天之下。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簡文帝《序》:“戴日戴斗,靡不來王。”
* 關于普天下的成語 形容普天下的成語 描述普天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