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少數民族的成語 (8個)
-
1
化外之民
- 成語拼音:
- huà wài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 成語出處:
- 《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2
以夷攻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gōng yí
- 成語解釋:
-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時,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
- 成語出處:
- 《漢書·晁錯傳》:“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顏師古注:“不煩華夏之兵,使其同類互相攻擊也。”《明史·李材傳》:“給事中唐堯欽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
3
尊王攘夷
- 成語拼音:
- zūn wáng rǎng yí
- 成語解釋:
-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國古代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效忠統治者排除少數民族侵擾
- 成語出處:
-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
4
披發左衽
- 成語拼音:
- pī fà zuǒ rèn
- 成語解釋:
- 左衽:衣襟向左掩。頭發披散;前襟左開。指古代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異族。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
5
胡服騎射
- 成語拼音:
- hú fú qí shè
- 成語解釋:
-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
6
龍荒蠻甸
- 成語拼音:
- lóng huāng mán diàn
- 成語解釋:
- 指邊遠蠻荒之地。亦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國家。
- 成語出處:
- 《宋書·武帝紀》:“遂乃三浮偽主,開滌五都,雕顏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回首朝陽,沐浴玄澤。”
-
7
龍荒朔漠
- 成語拼音:
- lóng huāng shuò mò
- 成語解釋: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國家。
- 成語出處:
- 《宋書·武帝紀》:“遂乃三浮偽主,開滌五都,雕顏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回首朝陽,沐浴玄澤。”
-
8
被發左衽
- 成語拼音:
- pī fà zuǒ rèn
- 成語解釋:
- 被發: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 關于少數民族的成語 形容少數民族的成語 描述少數民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