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275個)
-
121
染蒼染黃
- 成語拼音:
- rǎn cāng rǎn huáng
- 成語解釋:
- 蒼:青色。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墨子·所染》:“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
122
若有所失
- 成語拼音:
- ruò yǒu suǒ shī
- 成語解釋:
- 好像丟失了什么東西似的。形容神情悵惘;心神不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 梁 劉孝標注:“悵然若有所失。”
-
123
若有所喪
- 成語拼音:
- ruò yǒu suǒ sàng
- 成語解釋:
- 若:好象。好象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原道訓》:“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
-
124
若有所亡
- 成語拼音:
- ruò yǒu suǒ wáng
- 成語解釋:
- 若:好象。好象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同“若有所喪”。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原道訓》:“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悵然若有所亡也。”
-
125
如坐針氈
- 成語拼音:
- rú zuò zhēn zhān
- 成語解釋:
-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成語出處:
-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
126
十步九回頭
- 成語拼音:
- shí bù jiǔ huí tóu
- 成語解釋:
- 走十步,回頭看九次。形容戀戀不舍。比喻猶豫不定
- 成語出處:
-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
-
127
石赤不奪
- 成語拼音:
- shí chì bù duó
- 成語解釋:
-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 成語出處:
-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
128
神魂顛倒
- 成語拼音:
- shén hún diān dǎo
- 成語解釋: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形容對某人或某事著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態。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神魂顛倒,連家里也不思想。”
-
129
神魂蕩揚
- 成語拼音:
- shén hún dàng yáng
- 成語解釋:
- 蕩:搖動;揚:飛起。形容精神飄忽不定
- 成語出處: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一卷:“添香侍者似風狂,執磐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者黎神魂蕩揚,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
-
130
神魂撩亂
- 成語拼音:
- shén hún liáo luàn
- 成語解釋:
- 撩亂:同“繚亂”,紛亂。指心神紛亂不定
- 成語出處:
- 宋·楊澤民《夜游宮》:“致得心腸轉。教令得神魂撩亂。”
-
131
失魂落魄
- 成語拼音:
- shī hún luò pò
- 成語解釋:
- 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132
四海為家
- 成語拼音:
- sì hǎi wéi jiā
- 成語解釋:
-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統治全國。后指人漂泊不定;到處都可以當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戀故土。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四海”指全國各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帝本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
-
133
水流花落
- 成語拼音:
- shuǐ liú huā luò
- 成語解釋:
- ①喻飄泊不定或蹤跡無常。②比喻時過境遷。
- 成語出處:
- 唐·溫庭筠《宿城南亡友別墅》詩:“水流花落嘆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
134
神情恍惚
- 成語拼音:
- shén qíng huǎng hū
- 成語解釋:
-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 成語出處:
- 《魏書·侯莫陳悅傳》:“悅自殺岳后,神情恍惚,不復如常。”
-
135
爽然若失
- 成語拼音:
- shuǎng rán ruò shī
- 成語解釋:
- 爽然:主意不定的樣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論》:“讀《服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136
誓死不二
- 成語拼音:
- shì sǐ bù èr
- 成語解釋:
-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 成語出處:
- 魯迅《華蓋集 夏三蟲》:“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心悅誠服,誓死不二。”
-
137
誓死不貳
- 成語拼音:
- shì sǐ bù èr
- 成語解釋:
-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貞不渝或意志堅定專一。
- 成語出處:
- 《宋書·鄧琬傳》:“宜速處分,為一戰之資,當停據盆城,誓死不貳。”
-
138
首鼠兩端
- 成語拼音: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成語解釋:
-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
139
首鼠模棱
- 成語拼音:
- shǒu shǔ mó léng
- 成語解釋:
- 首鼠:躊躇不決;模棱:含糊。形容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吾丘瑞《運甓記·太真絕裾》:“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負恩不報,汗顏人世者,非夫矣。”
-
140
閃爍其辭
- 成語拼音:
- shǎn shuò qí cí
- 成語解釋:
- 閃爍:光線忽明忽暗、搖動不定。比喻說話躲躲閃閃。指說話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問題。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痛史》第25回:“何況這等事本來是縝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閃爍其詞,更未可定。”
* 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形容定不定的成語 描述定不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