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275個)
-
101
迷留沒亂
- 成語拼音:
- mí liú mò luàn
- 成語解釋:
- 心神不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
102
目眩魂搖
- 成語拼音:
- mù xuàn hún yáo
- 成語解釋:
- 眩:眼花;搖:擺動。眼花繚亂,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顧大典《青衫記·郊游訪興》:“顧盼之間,目眩魂搖。”
-
103
目眩神奪
- 成語拼音:
- mù xuàn shén duó
- 成語解釋:
- 眩:眼花。眼花繚亂,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尤生平所未睹,目眩神奪,瞻戀弗舍。”
-
104
目眩神迷
- 成語拼音:
- mù xuàn shén mí
- 成語解釋:
- 眩:眼花。眼花繚亂,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場上陳列著有錦繡的,有金銀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頓時嚇得出神。”
-
105
馬足車塵
- 成語拼音:
- mǎ zú chē chén
- 成語解釋:
-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 成語出處:
- 秋瑾《申江題壁》:“馬足車塵知己少,繁弦急管正聲稀。”
-
106
莫衷一是
- 成語拼音:
- mò zhōng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107
莫衷壹是
- 成語拼音:
- mò zhōng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不知哪個是正確。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社會主義之演講》:“主張個人主義者,莫不反對社會主義,主張社會主義者,又莫不反對個人主義,聚訟紛紜,莫衷壹是。”
-
108
南北東西
- 成語拼音:
- nán běi dōng xī
- 成語解釋:
- 指四方、到處、各地或方向;也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宋·呂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
109
南船北車
- 成語拼音:
- nán chuán běi chē
- 成語解釋:
- 比喻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蹤,南船北車,又在不定耳。”
-
110
男女授受不親
- 成語拼音:
- 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 成語解釋: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111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動:動搖。終南山可以移動,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112
南山可移,判不可搖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pàn bù kě yáo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判:裁決;搖:動搖。終南山可以移動,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李元纮傳》:“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
113
南山鐵案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tiě àn
- 成語解釋:
- 指已經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 成語出處:
- 典出《新唐書 李元纮傳》:“元纮早修謹,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太平公主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嘗與民競碾硙,元纮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
114
弄影團風
- 成語拼音:
- nòng yǐng tuán fē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魂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湯顯祖《牡丹亭·診崇》:“須不是依花附木廉纖鬼,咱做的弄影團風抹媚癡。”
-
115
彷徨四顧
- 成語拼音:
- páng huáng sì gù
- 成語解釋:
- 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處觀望。形容猶豫不決的神情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酌古論四·崔浩》:“數日之間,眾未及聚,謀未及生,彷徨四顧,而莫知所以為御。”
-
116
萍水相逢
- 成語拼音: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萍:浮萍;是隨風飄蕩;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像浮萍隨水飄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 成語出處: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
117
萍蹤梗跡
- 成語拼音:
- píng zōng gěng jì
- 成語解釋:
- 萍:浮萍;梗:草木的直莖。像浮萍在水中,飄泊不定。比喻行蹤無定
- 成語出處:
- 明·鄭若庸《玉玦記·報信》:“空揮淚,萍蹤梗跡將安寄,此生何濟?”
-
118
歧出歧入
- 成語拼音:
- qí chū qí rù
- 成語解釋:
- 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沒有固定的處所
- 成語出處:
- 清·李楷《序》:“以是知歧出歧入泛泛然而無所歸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不能以自立。”
-
119
棲遑之辱
- 成語拼音:
- qī huáng zhī rǔ
- 成語解釋:
- 棲遑: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樣子。四處奔忙,不得安居的勞辱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演連珠》:“利盡萬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棲遑之辱。”
-
120
七上八落
- 成語拼音:
- qī shàng bā luò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
* 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形容定不定的成語 描述定不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