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口口的成語 (397個)

    181

    防人之,甚于防川

    成語拼音: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成語解釋:
    防:阻止;甚:超過;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成語出處:
    《晉書·孔嚴傳》:“古人為政,防人之,甚于防川。”
    182

    拔牙

    成語拼音:
    hǔ kǒu bá yá
    成語解釋: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著極大危險去做某一事情。
    成語出處:
    元 弦濟《一山國師語錄》:“蒼龍頭上拶折角,猛虎中拔得牙。”
    183

    奪食

    成語拼音:
    hǔ kǒu duó shí
    成語解釋:
    從老虎嘴里搶奪食物。比喻十分危險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為
    成語出處: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只要國內出產,全國人民不吃,虎奪食也要給你弄來。”
    184

    逃生

    成語拼音:
    hǔ kǒu táo shēng
    成語解釋:
    從老虎嘴里逃脫出來。比喻從險境中逃出來。也作“虎余生”。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朱砂擔滴水浮漚記》第一折:“我如今在虎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
    185

    卷舌

    成語拼音:
    jìn kǒu juàn shé
    成語解釋:
    謂緘默不言。
    成語出處:
    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卷舌,而亂亡隨之也。”
    186

    牛后

    成語拼音:
    jī kǒu niú hòu
    成語解釋: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成語出處: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無為牛后。’”
    187

    項斯

    成語拼音:
    jí kǒu xiàng sī
    成語解釋:
    謂滿贊譽。項斯、唐代詩人,為楊敬之所器重,敬之贈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與錢象先生》:“仆極項斯矣。茂苑雖多士,當今無出公右者。”
    188

    緘舌閉

    成語拼音:
    jiān shé bì kǒu
    成語解釋:
    緘舌: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成語出處: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看別人眼鋪眉,笑自己的緘舌閉。”
    189

    結舌鉗

    成語拼音:
    jié shé qián kǒu
    成語解釋:
    結舌:不敢講話;鉗:夾。閉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或指內心恐懼
    成語出處:
    宋·李綱《答賓勞》:“今子奮身寒苦,遭世隆昌,歷金門,上玉堂,載筆螭坳,日侍清光,曾不能結舌鉗,循默自守。”
    190

    不擇言

    成語拼音:
    kǒu bù zé yán
    成語解釋:
    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
    成語出處:
    《北史 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不擇言,手自捶擊。”
    191

    出大言

    成語拼音:
    kǒu chū dā yán
    成語解釋: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御者見考叔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192

    傳心授

    成語拼音:
    kǒu chuán xīn shòu
    成語解釋:
    心授:不立文字;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通過頭講述和心中悟解來傳授。
    成語出處:
    明 解縉《春雨雜述 評書》:“學書之法,非傳心授,不得其精。”
    193

    耳相傳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
    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成語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耳相傳,或逮后世。”
    194

    耳相承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éng
    成語解釋:
    謂接受傳聞。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耳相承,猥有所稱引。”
    195

    耳之學

    成語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語解釋:
    指只知道耳朵進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
    196

    腹之累

    成語拼音:
    kǒu fù zhī lěi
    成語解釋:
    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觀漢記·閔貢》:“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197

    干舌燥

    成語拼音:
    kǒu gān shé zào
    成語解釋: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費盡舌。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198

    惠而實不至

    成語拼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語解釋:
    惠:給人以好處;至:到。只在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199

    含天憲

    成語拼音:
    kǒu hán tiān xiàn
    成語解釋: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宦者傳論》:“手握王爵,含天憲,非復掖廷永巷之職。”
    200

    角春風

    成語拼音:
    kǒu jiǎo chūn fēng
    成語解釋:
    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6回:“你近日與道臺好相與,萬望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點了買辦差,就過的日子了。”
    * 關于口口的成語 形容口口的成語 描述口口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