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使人的成語 (216個)

    161

    雷轟電掣

    成語拼音:
    léi hōng diàn chè
    成語解釋:
    轟:象聲詞,轟響;電掣:電光閃過。形容來勢迅猛,使猝不及防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雷轟電掣彈斃兇僧,冷月昏燈刀殲余寇。”
    162

    冷若冰霜

    成語拼音: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語解釋: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無法靠近。
    成語出處: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163

    良師諍友

    成語拼音:
    liáng shī zhèng yǒu
    成語解釋:
    良:好;諍: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也指能使獲得教益和幫助的
    成語出處:
    164

    迷惑視聽

    成語拼音:
    mí huò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使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成語出處:
    蕭作霖《復興社述略》:“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畢竟還不敢公然承認我們主張實行法西斯主義,還是覺得抱著三民主義這塊招牌較能迷惑視聽。”
    165

    迷魂陣

    成語拼音:
    mí hún zhèn
    成語解釋:
    比喻使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可也強打入迷魂陣。”
    166

    迷迷糊糊

    成語拼音:
    mí mí hú hú
    成語解釋:
    使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167

    靡靡之音

    成語拼音:
    mǐ mǐ zhī yīn
    成語解釋:
    靡靡:頹廢萎靡。使萎靡、頹唐的聲音。形容頹廢、萎靡或淫蕩的音樂。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168

    賣弄玄虛

    成語拼音:
    mài nòng xuán xū
    成語解釋:
    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指故意耍花招,使理解不透
    成語出處:
    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169

    逆耳良言

    成語拼音:
    nì ěr liáng yán
    成語解釋:
    雖然使聽起來感到刺耳,但卻是有益的好話。逆:抵觸,不順從。
    成語出處:
    《史記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170

    匿跡隱形

    成語拼音:
    nì jì yǐn xíng
    成語解釋:
    隱:隱藏。隱藏形跡,不使知。
    成語出處: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廝口內頑涎望著我面上零,再不和他親折征,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171

    平庸之輩

    成語拼音:
    píng yō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思想品質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毫無印象的,無足輕重的,才疏者或平庸者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在農村這個天地里,他原來就不是平庸之輩。”
    172

    勸百諷一

    成語拼音:
    quàn bǎi fěng yī
    成語解釋:
    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意在使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成語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173

    敲山振虎

    成語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成語解釋:
    謂故意示警,使震動。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這要不用個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個了當?”
    174

    喬裝改扮

    成語拼音:
    qiáo zhuāng gǎi bàn
    成語解釋:
    改變原來外形,使不認識他
    成語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繼而又道:‘來個喬裝改扮,分散突圍。’”
    175

    氣壯如牛

    成語拼音:
    qì zhuàng rú niú
    成語解釋:
    氣很盛;但使覺得笨拙。
    成語出處: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十章:“‘我園藝場是書記的十大臺柱子之一!’他會氣壯如牛地告訴你。”
    176

    軟刀子

    成語拼音:
    ruǎn dāo zǐ
    成語解釋:
    比喻使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和腐蝕的手段
    成語出處:
    魯迅《集外集拾遺·老調子已經唱完》:“我們的老調子,也就是一把軟刀子。”
    177

    如飲醍醐

    成語拼音:
    rú yǐn tí hú
    成語解釋:
    比喻使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論,令我聞之如飲醍醐。”
    178

    俗不堪耐

    成語拼音:
    sú bù kān nài
    成語解釋: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庸俗得使受不了
    成語出處:
    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但這種俗不堪耐的廣告對于我也覺得有幾份依依欲動的神氣了。”
    179

    順風而呼

    成語拼音:
    shǔn fēng ér hū
    成語解釋:
    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聽得清。比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成語出處:
    《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180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成語拼音: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成語解釋:
    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感化
    成語出處: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
    * 關于使人的成語 形容使人的成語 描述使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