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民的成語 (210個)

    161

    節用厚生

    成語拼音:
    jié yòng hòu shēng
    成語解釋:
    節:節制,減省;厚:寬厚。節約用度,充裕生活
    成語出處:
    唐·楊炯《梓州官僚贊·參軍中山張曼伯贊》:“謙謙曼伯,不逾規矩,節用厚生,保家之主。”
    162

    明刑弼教

    成語拼音:
    míng xíng bì jiào
    成語解釋:
    弼:輔助。用刑法曉喻,使們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達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成語出處:
    《尚書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163

    窮光蛋

    成語拼音:
    qióng guāng dàn
    成語解釋:
    指貧苦
    成語出處:
    錢鐘書《圍城》:“這次兵災當然使許多有錢、有房子的流落做窮光蛋,同時也讓許多不知多少窮光蛋有機會追溯自己為過去的富翁。”
    164

    去末歸本

    成語拼音:
    qù mò guī běn
    成語解釋:
    去:棄;末:非根本的,古時稱工商等業為末業;本:根本的,古稱農業為本業。使離棄工商業,從事農業,以發展農業生產。
    成語出處:
    《后漢書·章帝本紀》:“比年陰陽不調,饑饉屢臻。深惟先帝憂之本,……誠欲元元去末歸本。”
    165

    四海之內皆兄弟

    成語拼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成語解釋:
    世界各國的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都像兄弟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166

    天下為公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成語解釋: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當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國家的一切都屬于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67

    天與

    成語拼音:
    tiān yǔ rén guī
    成語解釋: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擁護。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
    168

    下車泣罪

    成語拼音:
    xià chē qì zuì
    成語解釋:
    舊時稱君主對表示關切。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下車問而泣之。”
    169

    休養生息

    成語拼音:
    xiū yǎng shēng xī
    成語解釋:
    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蕩之后;減輕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生息:口繁殖。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至于玄宗,受報收功。”
    170

    朝令夕改

    成語拼音:
    zhāo lìng xī gǎi
    成語解釋: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無所適從。
    成語出處: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171

    置水之情

    成語拼音:
    zhì shuǐ zhī qíng
    成語解釋:
    表示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龐參傳》:“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于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172

    置水之清

    成語拼音:
    zhì shuǐ zhī qīng
    成語解釋:
    置:放。表示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勵,則知敬。”
    173

    哀哀父母

    成語拼音:
    āi āi fù mǔ
    成語解釋: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時在暴政下終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174

    白色恐怖

    成語拼音:
    bái sè kǒng bù
    成語解釋:
    白:慘白。指反動派殘酷鎮壓的恐怖氣氛。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然而他們卻深知道新文字對于勞苦大眾有利,所以在彌漫著白色恐怖的地方,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殘的。”
    175

    多難興邦

    成語拼音:
    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語解釋:
    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176

    簞食壺漿

    成語拼音:
    dān sì hú jiāng
    成語解釋: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漿:湯用簞盛飯;用壺盛湯;犒勞軍隊。形容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177

    餓殍滿道

    成語拼音:
    è piǎo mǎn dào
    成語解釋:
    殍:餓死的。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成語出處: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178

    餓莩載道

    成語拼音:
    è piǎo zǎi dào
    成語解釋:
    莩:餓死的。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亦作“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179

    犯上作亂

    成語拼音:
    fàn shàng zuò luàn
    成語解釋: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的反抗、起義。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80

    刮地皮

    成語拼音:
    guā dì pí
    成語解釋:
    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地搜刮的財產。
    成語出處:
    《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關于人民的成語 形容人民的成語 描述人民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