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民的成語 (210個)
-
181
古為今用
- 成語拼音:
- gǔ wéi jīn yòng
- 成語解釋:
- 指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使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書信選集 致陸定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182
構怨傷化
- 成語拼音:
- gòu yuàn shāng huà
- 成語解釋:
- 構:造成;化:教化。指在人民中間造成怨恨,使對人民的教化受到傷害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平帝紀》:“苛暴吏多拘系犯法者親屬婦女老弱,構怨傷化,百姓苦之。”
-
183
揭竿而起
- 成語拼音:
- jiē gān ér qǐ
- 成語解釋:
- 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 成語出處:
- 漢 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
184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成語拼音: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 成語解釋:
-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 成語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185
己饑己溺
- 成語拼音:
- jǐ jī jǐ nì
- 成語解釋:
- 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186
己溺己饑
- 成語拼音:
- jǐ nì jǐ jī
- 成語解釋: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成語出處: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187
糠菜半年糧
- 成語拼音:
-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 成語解釋:
-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
- 成語出處:
- 劉江《太行風云》:“總是個糠菜半年糧哇,今年可要早動手,多按上兩甕豆葉菜。”
-
188
苛捐雜稅
- 成語拼音:
- kē juān zá shuì
- 成語解釋:
- 苛:苛細、繁重;雜:多種多樣的。指舊社會反動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而強行征收的苛細繁重的捐稅。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天地玄黃 拙劣的犯罪》:“在整個經濟危機之下,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購買力減低了。”
-
189
苛政猛虎
- 成語拼音:
- kē zhèng měng hǔ
- 成語解釋:
- 苛政:殘暴地統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還要兇惡暴虐
- 成語出處:
- 續范亭《老婦行》:“軍閥盜賊真可惡!苛政猛虎向誰訴?”
-
190
苛政猛于虎
- 成語拼音:
-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 成語解釋:
- 苛政:指反動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賦稅等。反動統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惡暴虐。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
191
綠林豪客
- 成語拼音:
- lù lín háo kè
- 成語解釋:
- 綠林:西漢王匡、王鳳為首的“綠林軍”。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裝力量指傷害人民的群盜股匪。
- 成語出處: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192
例直禁簡
- 成語拼音:
- lì zhí jìn jiǎn
- 成語解釋:
- 法律或禁令簡單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 成語出處:
- 《晉書 杜預傳》:“例直易見,禁簡允犯。”
-
193
鳴琴而治
- 成語拼音:
- míng qín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
194
米珠薪桂
- 成語拼音:
- mǐ zhū xīn guì
- 成語解釋:
- 米貴得象珍珠,柴貴得象桂木。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極其困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三》:“楚國之糧貴于玉,薪貴于桂。”
-
195
秋毫勿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wù fàn
- 成語解釋:
-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無犯”。
- 成語出處:
- 《北史 隋紀下 煬帝》:“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
-
196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成語拼音:
-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 成語解釋: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莊子 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
197
如狼牧羊
- 成語拼音:
- rú láng mù yáng
- 成語解釋:
- 如同狼放養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
198
痌瘝在抱
- 成語拼音:
- tōng guān zào bào
- 成語解釋:
-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懷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恫瘝乃身。”
-
199
恫瘝在抱
- 成語拼音:
- tōng guān zài bào
- 成語解釋: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200
恫瘝在身
- 成語拼音:
- tōng guān zài shēng
- 成語解釋: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第二卷:“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處處恫瘝在身。”
* 關于人民的成語 形容人民的成語 描述人民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