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641

    廟垣之鼠

    成語拼音:
    miào yuán zhī shǔ
    成語解釋:
    廟:王宮的前殿;垣:矮墻。宮墻里的老鼠。喻帝王身邊得勢的小
    成語出處:
    《新唐書·魏元忠傳》:“君側之,眾所畏懼,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者也。”
    642

    明珠暗投

    成語拼音:
    míng zhū àn tóu
    成語解釋: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看了都很驚奇。喻有才能的得不到重視。也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的手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于道路,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643

    盲者得鏡

    成語拼音:
    máng zhě dé jìng
    成語解釋:
    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喻埋沒才。
    成語出處:
    《淮南子·間訓》:“盲者得鏡,則以蓋卮。”
    644

    滿坐風生

    成語拼音:
    mǎn zuò fēng shēng
    成語解釋:
    亦作“滿座風生”。座席之間飄來清風,使同座者都能感到。喻來者神氣不凡,光采動
    成語出處: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俄而文皇到來,精彩驚,長揖而坐,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
    645

    民脂民膏

    成語拼音:
    mín zhī mín gāo
    成語解釋:
    脂、膏:動植物體內的油質。喻勞動民用血汗換來的物質財富。
    成語出處:
    五代 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646

    明珠夜投

    成語拼音:
    míng zhū yè tóu
    成語解釋:
    投:拋擲,丟棄。喻有才能的得不到重用和賞識,或好誤入歧途。也喻珍貴的東西落入不識貨的手里
    成語出處:
    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六經》雖美,不通其義,不識其字,則如明珠夜投,按劍而怒也。”
    647

    南郭處士

    成語拼音:
    nán guō chǔ shì
    成語解釋: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吹竽,必三百。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后用以喻無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的。參見“濫竽充數”。
    成語出處: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吹竽,必三百。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648

    納垢藏污

    成語拼音:
    nà gòu cáng wū
    成語解釋:
    垢、污:骯臟的東西。喻隱藏或包容壞壞事。
    成語出處:
    《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
    649

    牛鬼蛇神

    成語拼音:
    niú guǐ shé shén
    成語解釋: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賀詩的想象奇特、虛幻怪誕。后多用于喻形形色色的壞
    成語出處:
    唐 杜牧《李賀詩序》:“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650

    拈花弄柳

    成語拼音:
    niān huā nòng liǔ
    成語解釋:
    喻玩弄女
    成語出處:
    元·高明《琵琶記·瞷詢衷情》:“綠鬢仙郎,懶拈花弄柳,勸酒持觴,眉顰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651

    南金東箭

    成語拼音:
    nán jīn dōng jiàn
    成語解釋:
    南方的金石,東方的竹箭。喻優秀的才。
    成語出處:
    《爾雅 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652

    牛驥共牢

    成語拼音:
    niú jì gòng láo
    成語解釋:
    驥:好馬。牛跟馬同槽。喻不好的與賢共處。
    成語出處:
    《晉書 張載傳》:“及其無事也,則牛驥共牢,利鈍齊列,而無長涂犀革以決之,此離朱與瞽者同眼之說也。”
    653

    能近取譬

    成語拼音:
    néng jìn qǔ pì
    成語解釋:
    能就自身打方。喻能推己及,替別著想。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已欲達而達。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54

    牛驥同皂

    成語拼音:
    niú jì tóng zào
    成語解釋:
    皂:牲口槽。牛跟馬同槽。喻不好的與賢同處。
    成語出處:
    漢 焦贛《易林 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
    655

    駑馬戀棧

    成語拼音:
    nú mǎ liàn zhàn
    成語解釋: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喻無能的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成語出處:
    《晉書 宣帝紀》:“爽與范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656

    駑馬戀棧豆

    成語拼音: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
    成語解釋:
    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喻無能的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成語出處:
    晉 干寶《魏書》:“范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657

    牛馬生活

    成語拼音:
    niú mǎ shēng huó
    成語解釋:
    喻飽受壓迫剝削的非生活
    成語出處:
    鄒韜奮《經歷·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濟在日本紗廠里過牛馬生活,罷工后饑寒交迫的中國同胞。”
    658

    南山隱豹

    成語拼音:
    nán shān yǐn bào
    成語解釋:
    隱:隱伏。喻隱居山林不仕的賢
    成語出處:
    《列女傳·賢明·陶答子妻》:“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659

    納污藏垢

    成語拼音:
    nà wū cáng gòu
    成語解釋:
    納:容納;垢:污穢。喻包容壞壞事
    成語出處: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涂,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
    660

    納污藏穢

    成語拼音:
    nà wū cáng huì
    成語解釋:
    納:容納;穢:骯臟,污穢。包藏容納污濁骯臟的東西。喻包容壞壞事
    成語出處:
    宋·葉適《東嘉開河記》:“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污藏穢,流泉不來,感為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