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601

    勞燕分飛

    成語拼音:
    láo yàn fēn fēi
    成語解釋:
    勞:伯勞;鳥名。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喻親或朋友別離。
    成語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602

    詈夷為跖

    成語拼音:
    lì yí wéi zhí
    成語解釋:
    詈:咒罵;夷:伯夷;跖:盜跖。指將伯夷責罵為盜跖。喻顛倒黑白,誣蔑好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風望氣,詈夷為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矣。”
    603

    良莠淆雜

    成語拼音:
    liáng yǒu xiáo zá
    成語解釋:
    淆:混淆。雜:混雜。好壞混在一起。喻好和壞難以區分。亦作“良莠混雜”
    成語出處:
    《清史稿·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群聚,良莠混雜,臣通飭嚴禁。”
    604

    來軫方遒

    成語拼音:
    lái zhěn fāng qiú
    成語解釋:
    軫:古代車后的橫木;方:正;遒:有力。相繼而來的車子正有力地行進。事的相繼不斷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左雄等傳論》:“往車雖折,而來軫方遒。”
    605

    連珠合璧

    成語拼音:
    lián zhū hé bì
    成語解釋:
    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
    北周·庚信《郊廟歌辭·昭復》:“連珠合璧重光來,天策暫轉勾陳開。”
    606

    籠中窮鳥

    成語拼音:
    lóng zhōng qióng niǎo
    成語解釋:
    被關在籠中的鳥。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也喻易于擒拿的敵
    成語出處:
    明·許自昌《水滸傳·義什》:“那呵,好似籠中窮鳥,釜底枯魚,頃刻成擒。”
    607

    亂墜天花

    成語拼音:
    luàn zhuì tiān huā
    成語解釋:
    喻說話動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際。
    成語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把個現在功德,說得亂墜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現一般。”
    608

    狼子野心

    成語拼音:
    láng zǐ yě xīn
    成語解釋: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獸兇殘的本性。狼崽子雖小卻有野獸的兇殘本性。喻壞兇殘的秉性或瘋狂的欲望。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609

    籠中之鳥

    成語拼音:
    lóng zhōng zhī niǎo
    成語解釋:
    被關在籠中的鳥。喻失去自由的
    成語出處: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610

    目不邪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語解釋: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喻為行止端方。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婦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611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成語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
    成語解釋:
    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喻為精明,只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612

    昧地瞞天

    成語拼音:
    mèi dì mán tiān
    成語解釋:
    欺騙天地。喻昧著良心,隱瞞事實或以謊言騙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活拿蕭天佑》頭折:“你這般昧地瞞天,諂佞奸僻。”
    613

    暮鼓晨鐘

    成語拼音:
    mù gǔ chén zhōng
    成語解釋:
    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鼓之聲。喻令警覺醒悟的學說或言論。形容僧尼那樣寂寞單調的生活。
    成語出處:
    南北朝 庚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614

    木公金母

    成語拼音:
    mù gōng jīn mǔ
    成語解釋:
    即仙東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壽,喻慶壽之主夫婦。
    成語出處:
    宋·張元干《瑞鶴仙·壽》詞:“對木公金母,子孫三世,婦姑為壽滿酌。”
    615

    民膏民脂

    成語拼音:
    mín gāo mín zhī
    成語解釋:
    膏、脂:油脂。民用血汗創造的財富
    成語出處:
    宋 張唐英《蜀壽杌》下卷:“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父母,罔不仁慈。”
    616

    賣狗皮膏藥

    成語拼音:
    mài gǒu pí gāo yào
    成語解釋:
    喻說得很動聽,實際上在騙
    成語出處:
    劉復《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617

    木猴而冠

    成語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成語解釋:
    猴子穿衣戴帽裝扮成樣。喻虛有其表而無真本領。用來諷刺投靠權勢竊據權位的
    成語出處:
    明·沈采《千金記·會宴》:“項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謀天下矣。”
    618

    沐猴冠冕

    成語拼音:
    mù hóu guàn miǎn
    成語解釋:
    猴子穿衣戴帽裝扮成樣。喻虛有其表而無真本領。用來諷刺投靠權勢竊據權位的
    成語出處: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豈不聞財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裾。”
    619

    悶葫蘆

    成語拼音:
    mèn hú lú
    成語解釋:
    喻很難猜透而令納悶的話或事情。
    成語出處: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
    620

    迷惑視聽

    成語拼音:
    mí huò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使耳目迷亂。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成語出處:
    蕭作霖《復興社述略》:“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畢竟還不敢公然承認我們主張實行法西斯主義,還是覺得抱著三民主義這塊招牌較能迷惑視聽。”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