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561

    撩蜂剔蝎

    成語拼音:
    liáo fēng tì xiē
    成語解釋:
    喻招惹惡,自討苦吃。
    成語出處: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驚蛇,壞了咱墻頭上傳情簡帖。”
    562

    老鴰窩里出鳳凰

    成語拼音: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
    成語解釋:
    老鴰:烏鴉;鳳凰:古代鳥王。喻在卑微的環境中出了高貴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563

    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成語拼音:
    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成語解釋:
    移禍:嫁禍。把禍患轉嫁給別喻有罪過的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564

    龍化虎變

    成語拼音:
    lóng huà hǔ biàn
    成語解釋:
    《易·革》:“大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喻變化莫測。
    成語出處:
    《易·革》:“大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565

    落花流水

    成語拼音:
    luò huā liú shuǐ
    成語解釋: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喻好時光的流逝。后用來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喻敵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成語出處:
    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566

    麟角鳳毛

    成語拼音:
    lín jiǎo fèng máo
    成語解釋:
    麟的角,鳳的毛。喻稀有而又難得之才或事物。
    成語出處:
    元·王逢《奉寄兀顏子忠廉使》詩:“君侯素是骨鯁臣,麟角鳳毛為世珍。”
    567

    鸞交鳳友

    成語拼音:
    luán jiāo fèng yǒu
    成語解釋:
    喻優秀物交友或才子佳結為夫妻。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來時節畫堂簫鼓鳴春晝,列著一對兒鸞交鳳友。”
    568

    麟角虎翅

    成語拼音:
    lín jiǎo hǔ chì
    成語解釋:
    麟之角,虎之翅。喻世間不可多得的才。
    成語出處:
    唐·李商隱《安平公詩》:“府中從事杜與李,麟角虎翅相過摩。”
    569

    落井下石

    成語拼音:
    luò jǐng xià shí
    成語解釋:
    看見別落在井里;還往井下丟石頭。喻乘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570

    落阱下石

    成語拼音:
    luò jǐng xià shí
    成語解釋:
    喻乘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571

    拉拉扯扯

    成語拼音:
    lā lā chě chě
    成語解釋:
    原指之間的一種推拉動作。喻不干脆;不痛快。現在常用來形容拉私關系的不正之風。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黛玉將手一摔道:‘誰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還這么涎皮賴臉的。’”
    572

    籬牢犬不入

    成語拼音:
    lí láo quǎn bù rù
    成語解釋:
    籬笆編得結實,狗就鉆不進來。喻自己品行端正,壞就無法勾引。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么?豈不聞古言:‘籬牢犬不入’。”
    573

    澧蘭沅芷

    成語拼音:
    lǐ lán yuán zhǐ
    成語解釋:
    沅、澧:都是水名;蘭、芷:都是香草。喻高潔的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沅有茞兮澧有蘭。”
    574

    離婁之明

    成語拼音:
    lí lóu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離婁:古代名,視力很好。喻視力極好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575

    兩面光

    成語拼音:
    liǎng miàn guāng
    成語解釋:
    兩個面都光滑。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總要兩面光。”
    576

    老馬戀棧

    成語拼音:
    lǎo mǎ liàn zhàn
    成語解釋:
    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喻老年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成語出處:
    《晉書·宣帝紀》:“駑馬戀棧豆。”
    577

    老馬為駒

    成語拼音:
    lǎo mǎ wéi jū
    成語解釋: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喻把老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578

    籠鳥檻猿

    成語拼音:
    lóng niǎo jiàn yuán
    成語解釋:
    籠中鳥檻中猿。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后》詩:“籠鳥檻猿俱未死,間相見是何年!”
    579

    鸞飄鳳泊

    成語拼音:
    luán piāo fèng bó
    成語解釋:
    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后喻夫妻離散或文失意。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峋嶁山》詩:“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580

    狼前虎后

    成語拼音:
    láng qián hǔ hòu
    成語解釋:
    前門趕走狼,后門來了虎。喻壞接踵而來。
    成語出處: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樣憤難消。”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