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
541
開山老祖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lǎo zǔ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最初建立寺廟的人,即始祖。比喻學派的創始人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從幫忙到扯淡》:“屈原是‘楚辭’的開山老祖,而他的《離騷》,卻只是不得幫忙的不平。”
-
542
看殺衛玠
- 成語拼音:
- kàn shā wèi jiè
- 成語解釋:
- 衛玠:晉人,字叔寶,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衛玠被人看死。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衛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
543
昆山之玉
- 成語拼音:
- kūn shān zhī yù
- 成語解釋:
- 昆山:昆侖山。昆侖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
544
開山之祖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zhī zǔ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最初建立寺廟的人,即始祖。比喻學派的創始人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二回:“聽說寶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國文貞之墓地。文貞為西法開山之祖。”
-
545
開霧睹天
- 成語拼音:
- kāi wù dǔ t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使人豁然開朗。
- 成語出處:
- 漢 徐干《中論 審大臣》:“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云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
546
開柙出虎
- 成語拼音:
- kāi xiá chū hǔ
- 成語解釋:
-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547
空中樓閣
- 成語拼音: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成語解釋:
- 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的事物。現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 成語出處:
- 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云霞。”
-
548
開足馬力
- 成語拼音:
- kāi zú mǎ lì
- 成語解釋:
- 比喻為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盡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成語出處:
-
549
口中蚤虱
- 成語拼音:
- kǒu zhōng zǎo s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七術》:“(王)以臨東陽,則邯鄣口中虱也。”
-
550
狼奔豕突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ǐ tū
- 成語解釋:
- 豕:豬。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任意搔擾;或敵人倉皇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 歸莊《擊筑余音 重調》:“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551
狼狽為奸
- 成語拼音: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成語解釋:
- 狼狽:傳說狽是與狼同類的野獸;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常一起出外傷害牲畜。奸:做壞事。比喻壞人互相勾結一起干壞事。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
552
狼蟲虎豹
- 成語拼音:
- láng chóng hǔ bào
- 成語解釋:
-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 成語出處: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著什么狼蟲虎豹。”
-
553
立地金剛
- 成語拼音:
- lì dì jīn g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力大氣壯,異常威武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4回:“馬似掀天獅子,人如立地金剛。”
-
554
露膽披肝
- 成語拼音:
- lù dǎn pī gān
- 成語解釋:
- 披露肝膽。比喻待人坦誠之至。
- 成語出處:
- 唐·李遠《蟬蛻賦》:“擘肌分理,有謝于昔時;露膽披肝,請從于今日。”
-
555
拉大旗作虎皮
- 成語拼音:
-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 成語解釋: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556
李代桃僵
- 成語拼音:
- lǐ dài táo jiāng
- 成語解釋:
- 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557
廉而不劌
- 成語拼音:
- lián ér bù guì
- 成語解釋:
- 廉:廉潔;劌:割傷,刺傷。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廉而不劌,義也。”
-
558
六耳不同謀
- 成語拼音:
-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
-
559
流芳百世
- 成語拼音:
- liú fāng bǎi shì
- 成語解釋:
- 流:流傳;芳:花草的香氣;比喻好的名聲;百世:古人以30年為一世;形容極為久遠的時間。美好的名聲在后世永久流傳。也作“流芳千古”。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寞,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
560
燎發摧枯
- 成語拼音:
- liǎo fà cuī kū
- 成語解釋:
- 燎發:火燒毛發;摧枯:折斷枯木。比喻消滅敵人極容易。
- 成語出處:
- 《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戰似摧枯。”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