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事情的成語 (798個)

    201

    鑄木鏤冰

    成語拼音:
    zhù mù lòu bīng
    成語解釋:
    謂約束樹木(使其按人為的形態生長),刻鏤冰塊(使其成某種精致的工藝品)。比喻經辦毫無成效的
    成語出處:
    宋·葉廷珪《海錄碎·人中》:“賣漿販麥,利輒失時,鑄木鏤冰,初無成日。”
    202

    知人料

    成語拼音:
    zhī rén liào shì
    成語解釋:
    能識別人才,預料的變化
    成語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知人料,尤其所難。”
    203

    麇集

    成語拼音:
    zhū shì qún jí
    成語解釋:
    麇:成群。許多集中在一起
    成語出處:
    清·吳躍人《俏皮話》:“一日諸麇集,幾至調排不開。”
    204

    百廢備舉

    成語拼音:
    bǎi fèi bèi jǔ
    成語解釋:
    舉:興辦。一切被廢置的全部都興辦起來。形容建設業興旺發達
    成語出處:
    明·劉基《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明年六月,百廢備舉,廟有新室,學有新含。”
    205

    不費吹灰之力

    成語拼音: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成語解釋:
    形容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自不費吹灰之力。”
    206

    百廢待興

    成語拼音:
    bǎi fèi dài xīng
    成語解釋:
    興:興辦。許多已被廢置的都需要興辦。形容面臨著一場大規模的建設業;有許多要做。
    成語出處: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么能抓得過來?”
    207

    病急亂投醫

    成語拼音: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語解釋: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寶玉笑道:‘所謂病急亂投醫了。’”
    208

    不了了之

    成語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成語解釋:
    了:完結;了結;不了:不結束;不過問。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它。指對沒辦完的或需解決的問題、不過問;拖延敷衍過去就算完
    成語出處:
    宋 葉少蘊《避暑錄語》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是魯公’之言,人以為是戲談。”
    209

    不上不落

    成語拼音:
    bù shàng bù luò
    成語解釋:
    形容無著落,處境為難。
    成語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姐姐……何苦把這個書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皆廢了。”
    210

    不識時務

    成語拼音:
    bù shí shí wù
    成語解釋:
    不識:不認識;務:務;時務:當前的重大或形勢。不認識時代的潮流或當前的形勢。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霸傳》:“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211

    不聞不問

    成語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成語解釋: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有關的不關心;不過問。也作“不問不聞”。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212

    不知輕重緩急

    成語拼音: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語解釋:
    指人辦不知有主要的、次要的,急辦的和可緩辦的區別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
    213

    成敗利鈍

    成語拼音:
    chéng bài lì dùn
    成語解釋:
    利:鋒利;順利;鈍:不鋒利;不順利。指業的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泛指處的各種況和結果。也作“成敗得失”。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14

    從長計議

    成語拼音:
    cóng cháng jì yì
    成語解釋:
    長:放長時間;計議:商議需要較長的時間;仔細地考慮;商量。指對處理時的慎重認真態度。
    成語出處:
    元 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
    215

    操刀傷錦

    成語拼音:
    cāo dāo shāng jǐn
    成語解釋:
    操刀和割錦本不是一回,后人并而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勝任責任重大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
    216

    錯節盤根

    成語拼音:
    cuò jié pán gēn
    成語解釋:
    錯:交錯;節:枝節;盤:盤曲。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①比喻紛難
    成語出處:
    《后漢書 虞詡傳》:“志不求易,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217

    吃力不討好

    成語拼音:
    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語解釋: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218

    出豕敗御

    成語拼音:
    chū shǐ bài yù
    成語解釋:
    出:突然出來;御:馬車。突然沖出一頭野豬使馬車翻車。比喻受到意外故發生使失敗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子于期齊轡而進之,彘突出于溝中,馬驚駕敗。”
    219

    傳為美談

    成語拼音:
    chuán wéi měi tán
    成語解釋:
    美談:人們津津樂道的好。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
    成語出處:
    《公羊傳 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220

    長袖善舞

    成語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成語解釋:
    袖子長,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于鉆營,會走門路。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