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事情的成語 (798個)
-
241
公之于眾
- 成語拼音:
- gōng zhī yú zhòng
- 成語解釋:
- 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于:向;眾:大眾。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成語出處: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8回:“曾向玉帝上過條陳,擬把電力公之于眾,要使人間負有執法權者,皆可利用吾電,以懲治惡人。”
-
242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 成語拼音:
- 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
- 成語解釋:
- 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
-
243
洪爐燎發
- 成語拼音:
- hóng lú liáo fà
- 成語解釋:
- 洪爐:大爐子。大火爐里燒毛發。比喻事情極易解決。
- 成語出處:
- 《史記·刺客列傳》:“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必無事矣。”
-
244
諱莫如深
- 成語拼音:
- huì mò rú shēn
- 成語解釋:
- 諱:瞞著不說;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隱瞞不言。后比喻隱瞞得非常嚴;唯恐別人知道。
- 成語出處:
- 《穀梁傳 莊公三十二年》:“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茍有所見,莫如深也。”
-
245
橫生枝節
- 成語拼音:
- héng shēng zhī jié
- 成語解釋:
- 橫生:意外發生的;枝節:樹干上長出的枝和節;比喻細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進一些問題;干擾了主要問題的解決。
- 成語出處:
- 宋 葉適《答少詹書》:“又疑人之不相與,而以為外己,所以枝葉橫生,意見多疑。”
-
246
家常茶飯
- 成語拼音:
- jiā cháng chá fàn
- 成語解釋:
- 家庭中的日常飲食。多用以喻極為平常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高應朝書》:“若一向只如此說,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養玩索功夫,即恐學者將此家常茶飯,做個怪異特底事看了。”
-
247
江河行地
- 成語拼音:
- jiāng hé xíng dì
- 成語解釋:
- 長江大河永遠地在地上流動。比喻事情明顯;無所置疑;顛撲不破。
- 成語出處:
- 清 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
-
248
經一失,長一智
- 成語拼音:
- jīng yī shī,zhǎng yī zhì
- 成語解釋:
- 經:經歷;智:智慧,聰明。親身經歷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長關于這方面的知識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吾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經一失,長一智耳。”
-
249
謹重嚴毅
- 成語拼音:
- jǐn zhòng yán yì
- 成語解釋:
- 謹:慎重小心;嚴:威嚴;毅:堅強。處事事情謹慎持重,嚴峻果斷
- 成語出處:
- 《晉書·苻堅載記》:“猛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
-
250
看破紅塵
- 成語拼音:
- kàn pò hóng chén
- 成語解釋:
-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看破人生事情;對一切持超脫態度。這是一種消極厭世態度。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
251
樂極哀生
- 成語拼音:
- lè jí āi shēng
- 成語解釋:
- 樂:快樂。歡樂過度就會招致悲哀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極哀生,古來常事。”
-
252
落落難合
- 成語拼音:
- luò luò nán hé
- 成語解釋:
- 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后也形容為人孤僻,不易合群。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253
慮事多暗
- 成語拼音:
- lǜ shì duō zǎo
- 成語解釋:
- 考慮事情不明
- 成語出處:
-
254
聊以解嘲
- 成語拼音:
- liáo yǐ jiě cháo
- 成語解釋:
- 姑且用來解釋被人嘲笑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頓于山川,蓋為不知者詬病,以為拙于生事,又往往譏議宗文、宗武失學,故聊解嘲耳。”
-
255
木本水源
- 成語拼音:
- mù běn shuǐ yuán
- 成語解釋:
- 樹的根本,水的源頭。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
256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成語拼音:
-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 成語解釋:
- 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257
毛舉細故
- 成語拼音:
- máo jǔ xì gù
- 成語解釋: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 成語出處:
- 《明史 葉向高傳》:“忠賢乃時毛舉細故,責向高以困之。”
-
258
毛舉細務
- 成語拼音:
- máo jǔ xì wù
- 成語解釋: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
259
靡所不為
- 成語拼音:
- mǐ suǒ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靡:無,沒有;為:做。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男好女猶可言也,女好男,遂至無恥喪心,滅倫敗紀,靡所不為,如武后、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
260
冒天下之大不韙
- 成語拼音:
-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不韙:不是,錯誤。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干壞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