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事情的成語 (798個)

    221

    出以公心

    成語拼音:
    chū yǐ gōng xīn
    成語解釋:
    指考慮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成語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須出以公心。”
    222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成語拼音:
    dà chù zhuó yǎn,xiǎo chù zhuó shǒu
    成語解釋:
    大處:物的主要部分;著眼:觀察。既要從長遠觀點去考慮問題,也要從具體去做
    成語出處:
    李欣《潛移默化》:“移風易俗,是一個歷史時期的任務,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223

    大而化之

    成語拼音:
    dà ér huà zhī
    成語解釋:
    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不小心謹慎。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
    224

    大計小用

    成語拼音:
    dà jì xiǎo yòng
    成語解釋:
    用于大的計策,結果只用在小上。表示計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225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成語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語解釋: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人被碰到的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元澹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226

    道路指目

    成語拼音:
    dào lù zhǐ mù
    成語解釋:
    指目:手指而目視。道路上的人用手指著,用眼看著。形容十分明顯
    成語出處:
    鄒韜奮《我們對于國的態度和主張》:“迄今抗戰陣營中尚潛伏著若干妥協主和分子,道路指目,當非空穴來風。”
    227

    完畢

    成語拼音:
    dà shì wán bì
    成語解釋:
    已經完滿結局
    成語出處:
    228

    方方面面

    成語拼音:
    fāng fāng miàn miàn
    成語解釋:
    物的多面
    成語出處:
    張賢亮《青春期》:“使我直到如今才突然發現她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與我不同,與這個可惡的世界不同。”
    229

    風里楊花

    成語拼音:
    fēng lǐ yáng huā
    成語解釋:
    像風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物或的發展變化不定
    成語出處: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里楊花,水上幻泡。”
    230

    放馬后炮

    成語拼音:
    fàng mǎ hòu pào
    成語解釋:
    比喻已過去才發議論
    成語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馬后炮,可是遲了。”
    231

    風平浪靜

    成語拼音: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語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里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平息;恢復沉靜。
    成語出處:
    宋 楊萬里《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面渾如鏡面新。”
    232

    風清弊絕

    成語拼音:
    fēng qīng bì jué
    成語解釋:
    貪污、舞弊的沒有了。形容壞絕跡,社會風氣良好。
    成語出處:
    宋 周敦頤《拙賦》:“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233

    發軔之始

    成語拼音:
    fā rèn zhī shǐ
    成語解釋:
    發軔:撤蕩撐住車輪的木頭,啟動車輛啟程。比喻的發端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8回:“以李彥青一生業而論,此時還不過發軔之始。”
    234

    覆水不收

    成語拼音:
    fù shuǐ bù shōu
    成語解釋:
    覆:翻、傾倒。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235

    覆水難收

    成語拼音:
    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語解釋:
    覆:翻;引申為傾、倒、潑的意思。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來。比喻已成定局;很難再挽回了。引申為夫妻關系已經斷絕;難以重新結合。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何進傳》:“國家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236

    番天覆地

    成語拼音:
    fān tiān fù dì
    成語解釋:
    番:通“翻”;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形容鬧得很兇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勝敵》:“快送二圣皇帝出來,萬全休,不然交你番天覆地,社稷蕩為丘墟,生靈涂作魑魅。”
    237

    功到自然成

    成語拼音: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成語解釋:
    下了足夠功夫,自然就會取得成效。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238

    國家大計

    成語拼音:
    guó jiā dà jì
    成語解釋:
    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于國家大計,本無所損。”
    239

    改梁換柱

    成語拼音:
    gǎi liáng huàn zhù
    成語解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物的內容或的性質。
    成語出處:
    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這種宗教的循環論證不足以滿足我們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極力在用改梁換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觀念改移到另一個較為好看一點的節目上去。”
    240

    過猶不及

    成語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成語解釋:
    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要恰如其分。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關于事情的成語 形容事情的成語 描述事情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