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為人的成語 (167個)

    101

    樸訥誠篤

    成語拼音:
    pǔ nè chéng dǔ
    成語解釋:
    樸實敦厚,不善言詞。
    成語出處:
    《聊齋志異 蕙芳》:“馬生其名混,其業褻,蕙芳奚取哉?于此見仙之貴樸訥誠篤也。”
    102

    潛龍勿用

    成語拼音:
    qián lóng wù yòng
    成語解釋:
    蛟龍潛伏著不知。比喻才未被重用
    成語出處:
    《周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103

    犬馬之力

    成語拼音:
    quǎn mǎ zhī lì
    成語解釋:
    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愿受驅使,效勞。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不才愿施犬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104

    身輕言微

    成語拼音:
    shēn qīng yán wēi
    成語解釋:
    身輕:身價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說的話不所重視。
    成語出處:
    《后漢書·孟嘗傳》:“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嘗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區區破心,徒然而已。’”
    105

    死無所名

    成語拼音:
    sǐ wú suǒ míng
    成語解釋:
    名:知曉。雖死而不所稱道。指白白地送死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
    106

    聲希味淡

    成語拼音:
    shēng xī wèi dàn
    成語解釋:
    指平淡無奇,沒有什么名聲。有曲高和寡,不知之意。
    成語出處: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哄箋》:“間聲希味淡半世間,分明喚我返白雪。”
    107

    畏影惡跡

    成語拼音:
    wèi yǐng è jì
    成語解釋:
    比喻愚蠢,不明事理。
    成語出處:
    《莊子·漁父》:“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108

    義方之訓

    成語拼音:
    yì fāng zhī xùn
    成語解釋:
    義方:比喻應遵守的道理。教遵守做之道的訓言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109

    一毫不取

    成語拼音:
    yī háo bù qǔ
    成語解釋: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極小的事物。連一根毫毛那樣小的東西都不拿。形容廉潔,不沾便宜
    成語出處:
    宋·洪邁《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周日章,信州永豐。操行介潔……非其義一毫不取。”
    110

    有棱有角

    成語拼音:
    yǒu léng yǒu jiǎo
    成語解釋:
    比喻方正。也形容臉色嚴峻。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四章:“十分強調培養有棱有角的女接班。”
    111

    飲馬投錢

    成語拼音:
    yìn mǎ tóu qián
    成語解釋:
    比喻廉潔,不損公肥私。
    成語出處:
    唐 徐堅《初學記》卷六引《三輔決錄》:“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112

    遺聞逸事

    成語拼音:
    yí wén yì shì
    成語解釋:
    指前代或前遺留下來而少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成語出處:
    魯迅《南腔北調集·題記》:“然而只有這一本,雖然淺薄,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
    113

    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成語拼音: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
    成語解釋:
    麾:同“揮”,揮手。形容剛正不阿,堅定不移,不輕易聽命于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黯列傳》:“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114

    辯才無閡

    成語拼音:
    biàn cái wú hé
    成語解釋:
    佛教語。指菩薩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成語出處:
    《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一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游戲神通。”
    115

    剝皮抽筋

    成語拼音:
    bō pí chōu jīn
    成語解釋:
    剝:去掉殼。形容對恨之入骨或極端兇殘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2回:“梅山猴頭,焉敢弄術!拿住你定要剝皮抽筋!”
    116

    不飲盜泉

    成語拼音:
    bù yǐn dào quán
    成語解釋:
    比喻廉潔。
    成語出處:
    《尸子》:“(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117

    察見淵魚

    成語拼音:
    chá jiàn yuān yú
    成語解釋:
    淵: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過于精明。
    成語出處: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118

    參天兩地

    成語拼音:
    cān tiān liǎng dì
    成語解釋:
    《易》卦立數之義。②引申之德可與天地相比。
    成語出處:
    《周易·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
    119

    長吁短嘆

    成語拼音:
    cháng xū duǎn tàn
    成語解釋:
    吁:嘆氣。長聲、短聲不住地嘆氣。多心情煩悶、郁結不舒的表現。也作“短嘆長吁”。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搗枕捶床。”
    120

    長揖不拜

    成語拼音:
    cháng yī bù bài
    成語解釋:
    揖、拜:舊時的拱手、磕頭禮。對長者或尊者只彎腰行拱手禮,不跪拜磕頭。舊時指相見時態度不恭,高傲。
    成語出處:
    《漢書·高帝記》:“……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倔于長者。’沛公輟足揮洗,起謝之。”
    * 關于為人的成語 形容為人的成語 描述為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