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個人的成語 (259個)

    121

    無噍類

    成語拼音:
    wú jiào lèi
    成語解釋:
    噍類:咬東西的動物,指活。比喻沒有一生存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嘗攻襄城,襄城無噍類,所過無不殘滅。”
    122

    徇國忘家

    成語拼音:
    xùn guó wàng jiā
    成語解釋:
    徇:為國獻身。為國獻身,不顧家庭得失與安危
    成語出處:
    唐·李翰《蘇州嘉興屯田紀績頌序》:“至若義感于內,誠動于中,徇國忘家,恤憂己。”
    123

    徇私舞弊

    成語拼音:
    xùn sī wǔ bì
    成語解釋:
    為了利益或照顧私關系而弄虛作假;做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124

    心所謂危

    成語拼音:
    xīn suǒ wèi wēi
    成語解釋:
    危:危險。心里覺得有危險。指對情況和問題的主觀認識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謂危,亦以告也。”
    125

    心向往之

    成語拼音:
    xīn xiàng wǎng zhī
    成語解釋:
    對某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向往:想望;之:古漢語代詞。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126

    一不扭眾

    成語拼音:
    yī bù niǔ zhòng
    成語解釋:
    難違反眾的意見。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細想了想,這事不但無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眾’,只得點頭依允。”
    127

    一朝天子一朝臣

    成語拼音:
    yī cháo tiān zǐ yī cháo chén
    成語解釋:
    指一上臺,下面的工作員就另外換一批。
    成語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虜諜》:“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128

    一吹一唱

    成語拼音:
    yī chuī yī chàng
    成語解釋:
    吹:吹噓。唱:唱和。兩說話,互相幫襯。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一吹一唱,說得顏氏心中啞口無言,心下也生疑惑,委決不下,把一天歡喜,又變為萬般愁悶。”
    129

    一己之私

    成語拼音:
    yī jǐ zhī sī
    成語解釋:
    的私心、私利。
    成語出處:
    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130

    一客不煩二主

    成語拼音: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成語解釋:
    全部承擔,或由一始終成全其事。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131

    意氣用事

    成語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成語解釋: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辦事。處理事情只憑一時的情緒。
    成語出處:
    清 黃宗羲《陳乾初墓志銘初稿》:“潛心力行,以求實得,始知曩日意氣用事,刻意破除,久歸平貼。”
    132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成語拼音: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成語解釋: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成語出處:
    《韓非子·功名》:“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133

    一手一足

    成語拼音:
    yī shǒu yī zú
    成語解釋:
    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
    134

    一臺二妙

    成語拼音:
    yī tái èr miào
    成語解釋:
    臺: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氣的兩
    成語出處:
    《晉書·衛瓘傳》:“瓘學問淵博、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號為‘一臺二妙’。”
    135

    言聽計從

    成語拼音:
    yán tīng jì cóng
    成語解釋: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用”。
    成語出處: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136

    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成語拼音:
    zhēn chā bù jìn,shuǐ pō bù jìn
    成語解釋:
    比喻一集團非常排外,不容易打進去,也比喻一堅持已見,不聽別的任何意見
    成語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137

    自留地

    成語拼音:
    zì liú dì
    成語解釋:
    在實行農業集體化以后留給農民經營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空間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5)社員的自留地應有多少;(6)社員的成份問題;等等。”
    138

    正其誼不謀其利

    成語拼音: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
    成語解釋:
    正:合于法則的;誼:通“義”,合宜的道德、行為;謀:圖謀。言行合乎正義,不謀私利
    成語出處:
    《漢書·董仲舒傳》:“夫仁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霸,為其先詐力,而后仁義也。”
    139

    自由主義

    成語拼音:
    zì yóu zhǔ yì
    成語解釋:
    主張自由發展、自由表現的看法或生觀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斗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
    140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成語拼音: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
    成語解釋:
    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愛憎對待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關于個人的成語 形容個人的成語 描述個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