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的成語 (259個)
-
101
力排眾議
- 成語拼音:
- lì pái zhòng yì
- 成語解釋:
-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
- 成語出處:
- 宋 蘇轍《上皇帝書》:“臣以不識忌諱,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眾議,使臣得不遂棄于世。”
-
102
明哲保身
- 成語拼音:
- míng zhé bǎo shēn
- 成語解釋:
- 明哲:明智;通達事理。指洞察事理、聰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為了個人得失不堅持原則;與世無爭。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103
賣主求榮
- 成語拼音:
- mài zhǔ qiú róng
- 成語解釋:
- 指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
104
匹夫之勇
- 成語拼音:
- pǐ fū zhī yǒng
- 成語解釋:
- 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 成語出處:
- 《國語 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
105
求田問舍
- 成語拼音:
- qiú tián wèn shě
- 成語解釋:
-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
-
106
熱中名利
- 成語拼音:
- rè zhōng míng lì
- 成語解釋:
- 熱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圖獲得個人名利
- 成語出處:
- 林語堂《論幽默》:“看人棲棲皇皇熱中名利,而自己卻清閑超逸,于是也笑了。”
-
107
樹碑立傳
- 成語拼音:
- shù bēi lì zhuàn
- 成語解釋:
- 樹: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
108
私恩小惠
- 成語拼音:
- sī ēn xiǎo huì
- 成語解釋:
- 私:個人的;惠:好處,實惠。私人間的小恩小惠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飾邪》:“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
109
身價百倍
- 成語拼音:
- shēn jià bǎi bèi
- 成語解釋:
- 身價: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指名譽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 成語出處:
- 明 婁紹書《無聲詩史》:“碑碣銘志之石,非公筆不重;斷楮殘煤,聲價百倍。”
-
110
三句不離本行
- 成語拼音:
-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 成語解釋:
- 本行:個人從事的行業。形容一說話總要講到自己從事的行業。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來送給人看。”清 頤瑣《黃繡球》第十回:“我是業醫的,你們不要笑我三句不離本行。”
-
111
雙拳不敵四手
- 成語拼音:
- shuāng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 成語解釋:
- 一個人打不過眾人。指寡不敵眾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
-
112
舍死忘生
- 成語拼音:
- shě sǐ wà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舍死:舍得犧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勛。”
-
113
身外之物
- 成語拼音:
- shēn wài zhī wù
- 成語解釋:
- 個人身體以外的東西;指名譽、地位、權力、金錢等。
- 成語出處:
- 唐 吳兢《貞觀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
114
私心雜念
- 成語拼音:
- sī xīn zá niàn
- 成語解釋:
- 為個人利益打算的種種念頭。
- 成語出處:
- 郭小川《憶延安》:“在向陽的山坡上點起斗爭火焰,掃蕩著私心雜念,改造著資產階級的世界觀。”
-
115
殺一儆百
- 成語拼音:
- shā yī jǐng bǎi
- 成語解釋:
- 儆:警戒。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
116
賞一勸百
- 成語拼音:
- shǎng yī quàn bǎi
- 成語解釋:
- 獎勵一個人的先進事跡而鼓勵好多人。
- 成語出處:
- 《文中子·立命》:“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
117
賞一勸眾
- 成語拼音:
- shǎng yī quàn zhòng
- 成語解釋:
- 獎勵一個人的先進事跡而鼓勵好多人。
- 成語出處:
- 周 呂尚《陰謀》:“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也。”
-
118
貪名圖利
- 成語拼音:
- tān míng tú lì
- 成語解釋:
-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 成語出處:
- 明·徐元《八義記·嬰投杵臼》:“貪名圖利世間人,不修因果恁癡心。”
-
119
貪名逐利
- 成語拼音:
- tān míng zhú lì
- 成語解釋:
-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亦作“貪名圖利”。
- 成語出處:
- 明·高明《琵琶記·旌表》:“老夫當初也只道你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還家。”
-
120
萬夫不當
- 成語拼音:
- wàn fū bù dāng
- 成語解釋:
- 夫:人。當:抵擋。上萬個人也抵擋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萬夫莫當”。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
* 關于個人的成語 形容個人的成語 描述個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