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能的成語 (696個)

    221

    刊之書

    成語拼音:
    bù kān zhī shū
    成語解釋:
    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成語出處: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刊之書也。”
    222

    扒拉

    成語拼音:
    bā lā bù kāi
    成語解釋:
    扒拉:用手指頭快速移動。如意安排或運動
    成語出處:
    223

    閉門投轄

    成語拼音:
    bì mén tóu xiá
    成語解釋:
    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游俠傳 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得去。”
    224

    傍門依戶

    成語拼音:
    bàng mén yī hù
    成語解釋:
    傍:依傍,靠著;門、戶:家。依靠在別人門庭上。指依賴別人,自立
    成語出處:
    明·孫仁孺《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盡宇內秦楚燕韓,傍門依戶者,共是俺一家友生。”
    225

    白磨嘴皮

    成語拼音:
    bái mó zuǐ pí
    成語解釋:
    指說了一些無用的話,說動對方
    成語出處:
    226

    飽人知餓人饑

    成語拼音: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
    成語解釋:
    飽:吃足;饑:饑餓。比喻處境好的人,理解別人的苦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你飽人知餓人饑!”
    227

    并日而食

    成語拼音:
    bìng rì ér shí
    成語解釋:
    并日:兩天合并成一天。天天得食,兩天三天才得一天的糧食。形容生活窮困。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鄭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228

    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語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成語解釋:
    焉:怎么。進老虎窩,怎捉到小老虎。比喻親歷險境就獲得成功。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入虎穴,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229

    入虎穴,得虎子

    成語拼音: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成語解釋:
    進老虎洞,就捉到小老虎。比喻擔風險就取得成果。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入虎穴,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230

    傍人門戶

    成語拼音:
    bàng rén mén hù
    成語解釋:
    傍:依傍;靠著。依靠在別人家門庭上。比喻完全依賴別人;自主或自立。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復紛然已。門神解之曰:‘吾輩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231

    入獸穴,得獸子

    成語拼音: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
    成語解釋:
    進野獸窩,捉到小野獸。比喻冒險進入險境就取得成果
    成語出處:
    《北史·韋佑傳》:“古人稱入獸穴,得獸子。安危之事未可預量。”
    232

    入獸穴,安得獸子

    成語拼音:
    bù rù shòu xué,ān dé shòu zǐ
    成語解釋:
    進野獸窩,怎捉到小野獸。比喻冒險進入險境就取得成果
    成語出處: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意,事或可濟。”
    233

    百思得其故

    成語拼音: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
    成語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故:原因。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找到其原因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雞代伏,又何以傳種至今也。此真百思得其故矣。”
    234

    百思得其解

    成語拼音: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成語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解:理解。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理解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誠之人所百思得其解也。”
    235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成語解釋:
    遂:順;如意;指活動。半邊身體活動自如。
    成語出處:
    漢 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遂,或臂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
    236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hè
    成語解釋:
    攝:引持。指半邊身體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
    成語出處:
    《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237

    板上釘釘

    成語拼音: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已經決定,改變。
    成語出處: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經定性、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
    238

    識大體

    成語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語解釋: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認清大局;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成語出處: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識大體如此。”
    239

    百思莫解

    成語拼音:
    bǎi sī mò jiě
    成語解釋: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理解
    成語出處:
    李準《李雙雙》:“小王在一邊,如坐針氈,百思莫解。”
    240

    冰山難靠

    成語拼音:
    bīng shān nán kào
    成語解釋:
    比喻長久的權勢,難于依靠。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