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能的成語 (688個)

    181

    百思得其解

    成語拼音: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成語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解:理解。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理解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誠之人所百思得其解也。”
    182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成語解釋:
    遂:順;如意;指活動。半邊身體活動自如。
    成語出處:
    漢 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遂,或臂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
    183

    半身

    成語拼音:
    bàn shēn bù shè
    成語解釋:
    攝:引持。指半邊身體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
    成語出處:
    《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184

    識大體

    成語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語解釋:
    識:懂得;大體:重要的道理;關系全局的道理。指認清大局;懂得做事、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成語出處: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識大體如此。”
    185

    勝其苦

    成語拼音:
    bù shèng qí kǔ
    成語解釋:
    勝:禁得起。忍受那種苦楚
    成語出處:
    唐 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勝其苦而斃。”
    186

    食之地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dì
    成語解釋:
    食:生產糧食。指耕種的土地。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我死則擇食之地而葬我焉。”
    187

    冰炭同爐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語解釋:
    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同處。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同爐。”
    188

    冰炭相容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并存
    成語出處: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見,牛奇章與李衛公,一生冰炭相容。”
    189

    成語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成語解釋:
    比喻評論、批評等觸及實質;沒切中要害;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明 吳炳《情郵記 反噬》:“這事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190

    白頭

    成語拼音:
    bái tóu bù zhōng
    成語解釋:
    指夫婦偕老。
    成語出處:
    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剔燈入帳,蕓已寒熱大作,余亦繼之,困頓兩旬。真所謂樂極災生亦是白頭終之兆。”
    191

    探虎穴,得虎子

    成語拼音: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成語解釋:
    探:探測。進老虎窩,捉到小老虎。比喻冒險進入險境就取得成果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探虎穴,得虎子。’”
    192

    半信半疑

    成語拼音:
    bàn xìn bàn yí
    成語解釋:
    信:相信;疑:懷疑。有些相信;又有點懷疑。對真假肯定。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36卷:“若他們聽過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惰?”
    193

    習地土

    成語拼音:
    bù xí dì tǔ
    成語解釋:
    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適應。
    成語出處:
    《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是習地土。’”
    194

    習水土

    成語拼音:
    bù xí shuǐ tǔ
    成語解釋:
    習:習慣,適應。指適應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習水土,必生疾病。”
    195

    肖子孫

    成語拼音:
    bù xiào zǐ sūn
    成語解釋:
    肖:像。像祖宗、父輩的賢良子孫。指品行好;繼承先輩事業和遺志的沒有出息的子孫。
    成語出處: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孫,振起家門;肖子孫,破敗家門。”
    196

    半疑半信

    成語拼音:
    bàn yí bàn xìn
    成語解釋:
    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肯定。
    成語出處: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197

    一而足

    成語拼音:
    bù yī ér zú
    成語解釋:
    足:充足;足夠。原指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后指同類的事物或現象很多;反復出現;一一列舉。
    成語出處:
    《公羊傳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則何以氏?許夷狄者,一而足也。”
    198

    因一事,長一智

    成語拼音: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
    智:聰明才智。經歷一件事情,就增長對于那件事情的知識
    成語出處:
    宋·悟明《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因一事,長一智。”
    199

    知好歹

    成語拼音:
    bù zhī hǎo dǎi
    成語解釋:
    知道好壞。多指領會別人的好意。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200

    兵在精而在多

    成語拼音: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成語解釋:
    兵士在于精壯而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只講數量。
    成語出處:
    《五代史平話 周史》:“凡兵在乎精,在乎多。”
    *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