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能的成語 (696個)

    261

    知好歹

    成語拼音:
    bù zhī hǎo dǎi
    成語解釋:
    知道好壞。多指領會別人的好意。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262

    兵在精而在多

    成語拼音: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成語解釋:
    兵士在于精壯而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只講數量。
    成語出處:
    《五代史平話 周史》:“凡兵在乎精,在乎多。”
    263

    自量力

    成語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成語解釋:
    量:估計。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成語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
    264

    知權變

    成語拼音:
    bù zhī quán biàn
    成語解釋:
    權變:隨機應變。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世務》:“故雖有誠信之心,知權變,危亡之道也。”
    265

    足為據

    成語拼音:
    bù zú wéi jù
    成語解釋:
    足:夠得上;據:證據。作為依據。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66

    足為憑

    成語拼音:
    bù zú wéi píng
    成語解釋:
    足:值得;憑:憑據;根據。當作憑證或根據。也作“足為據”。
    成語出處:
    宋 劉安世《盡言集 論蔡確作詩譏訕事第六》:“開具乃委曲茍免之詞,足為憑。”
    267

    贊一辭

    成語拼音:
    bù zàn yī cí
    成語解釋:
    原指文章寫得好,別人再添一句話。一句話也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贊一辭。”
    268

    百足之蟲,至死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后仍蠕動。僵:肢體僵硬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269

    白晝做夢

    成語拼音:
    bái zhòu zuò mèng
    成語解釋:
    大白天做起夢來。比喻幻想根本實現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們真是白晝做夢!”
    270

    炳燭之明

    成語拼音:
    bǐng zhú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炳燭:點燃蠟燭。指持久的光亮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271

    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逮意”、“辭達意”。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然,必有個詞達意的毛病。”
    272

    達意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成語出處:
    宋 羅燁《醉翁談錄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才,辭達意。”
    273

    達義

    成語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解釋:
    說話寫文章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成語出處: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274

    露白

    成語拼音:
    cái bù lù bái
    成語解釋:
    露:顯露;白:銀子的代稱。指有錢財泄露給別人看
    成語出處:
    明 海瑞《驛傳議 無策》:“使客謂有此官銀也,廩糧夫馬,百計折乾。俗謂財露白,今露白矣,孰保群盜仗戈奪之?”
    275

    了兜著走

    成語拼音:
    chī bù liǎo dōu zhe zǒu
    成語解釋:
    比喻承受或擔當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了兜著走’了。”
    276

    意逮

    成語拼音:
    cí bù yì dài
    成語解釋:
    辭:言詞;逮:及,到。指言詞把意思表達出來
    成語出處:
    宋·劉學箕《詞序》:“至欲作數語以狀風景勝概,辭意逮,筆隨句閣,良可慨嘆。”
    277

    操刀傷錦

    成語拼音:
    cāo dāo shāng jǐn
    成語解釋:
    操刀和割錦本是一回事,后人并而為一,比喻才太低,勝任責任重大的事情。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
    278

    此而可忍,孰可忍

    成語拼音: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語解釋:
    這個如容忍,還有什么容忍呢!
    成語出處:
    《晉書 解系傳》:“[司馬倫]怒曰:‘我于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解系)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可忍!”
    279

    此而可忍,孰可容

    成語拼音: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成語解釋:
    此:這;孰:哪個;容:容忍。如果這容忍,還有什么容忍的
    成語出處:
    《南齊書·張敬兒傳》:“履霜于開運之辰,堅冰于嗣業之世,此而可忍,孰可容。”
    280

    此風可長

    成語拼音:
    cǐ fēng bù kě zhǎng
    成語解釋:
    這種風氣讓它滋長發展。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說了,人家就要說此風可長了。”
    *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