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可不的成語 (514個)

    341

    誓同生死

    成語拼音:
    shì tóng shēng sǐ
    成語解釋: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拆散。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8卷:“兒與吳衙內誓同生死,各更改。”
    342

    所向無敵

    成語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成語解釋:
    沒有能敵得住的對手。指誰也抵擋住。多形容軍威極壯;銳當。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343

    事在必行

    成語拼音:
    shì zài bì xíng
    成語解釋:
    事情非做
    成語出處:
    宋·蘇軾《東坡志林·養生說》:“如孫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344

    山止川行

    成語拼音:
    shān zhǐ chuān xíng
    成語解釋:
    喻堅摧,行阻。
    成語出處:
    清·唐甄《潛書·兩權》:“誠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勢也;以戰必勝,以攻必取者也。”
    345

    十指連心

    成語拼音:
    shí zhǐ lián xīn
    成語解釋:
    十個指頭連著心。表示身體的每個小部分都跟心有分的關系。比喻親人跟自身休戚相關。
    成語出處:
    明 湯顯祖《南柯記 情盡》:“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
    346

    食之無味,棄之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得拋棄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之無味,棄之甘也。”
    347

    食之無味,棄之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得拋棄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348

    上智下愚

    成語拼音:
    shàng zhì xià yú
    成語解釋: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改變。
    成語出處:
    《論語·陽貨》:“子曰:‘唯上知與下愚移。’”
    349

    鐵壁銅墻

    成語拼音:
    tiě bì tóng qiáng
    成語解釋:
    比喻十分堅固,摧毀的事物。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是人強馬壯。”
    350

    銅壁鐵墻

    成語拼音:
    tóng bì tiě qiáng
    成語解釋:
    銅鐵做成的墻壁。比喻防御十分堅固,摧毀的事物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1回:“長弓硬弩護轅門,銅壁鐵墻齊隊伍。”
    351

    土崩瓦解

    成語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成語解釋:
    像土塊散開;瓦片破碎一樣。形容徹底崩潰;收拾。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秦紀論》:“秦之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352

    鐵板一塊

    成語拼音:
    tiě bǎn yī kuài
    成語解釋:
    比喻結合緊密,分裂。也比喻牢固變。
    成語出處:
    吳晗《朱元璋傳》第七章:“朱元璋和這個集團的首腦人物,盡管在過去同生死,共患難,但并是鐵板一塊。”
    353

    土崩魚爛

    成語拼音:
    tǔ bēng yú làn
    成語解釋:
    土崩潰,魚腐爛。比喻潰敗收拾。
    成語出處:
    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若乃距陽平,據石門,攄八陳之列,騁奔牛之權,焉有土崩魚爛哉。”
    354

    天道人事

    成語拼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成語解釋: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違背。意謂大勢所趨。《元史·謙希憲傳》:“因為書與宋四川統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敢復輕動。”清·鄭板橋《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知此正所謂天道人事也。”
    成語出處:
    《元史·謙希憲傳》:“因為書與宋四川統制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敢復輕動。”
    355

    天經地義

    成語拼音:
    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解釋: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置疑。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356

    童牛角馬

    成語拼音:
    tóng niú jiǎo mǎ
    成語解釋: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能存在的事物。
    成語出處:
    漢 揚雄《太玄 更》:“童牛角馬,古。測曰,童牛角馬,變天常也。”
    357

    天塹長江

    成語拼音: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成語解釋:
    塹:壕溝。長江為天然的壕溝。形容長江地勢險要,逾越
    成語出處:
    柳亞子《京口感懷》詩:“天塹長江第幾州,十年夢想竟成游。”
    358

    銅墻鐵壁

    成語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語解釋:
    銅做的城墻;鐵打的營壘。比喻堅固而摧毀的事物。也比喻堅固嚴密的防御。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墻鐵壁,也拆倒了他的。”
    359

    逃生避路,到處便為家

    成語拼音:
    táo shēng bù bì lù,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
    成語解釋:
    指人在逃生時慌擇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以安家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這魯達急急忙忙行過了幾處州府,正是‘逃生避路,到處便為家’。”
    360

    湯池鐵城

    成語拼音:
    tāng shi tiě chéng
    成語解釋:
    形容城池牢破。亦比喻言談無懈擊。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雖思慮通長,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湯池鐵城,無攻之勢。”
    * 關于不可不的成語 形容不可不的成語 描述不可不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