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721

    有名無實

    成語拼音:
    yǒu míng wú shí
    成語解釋:
    光有虛名;并無實。指實際上并是那么好。
    成語出處:
    《國語 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722

    一目之士

    成語拼音:
    yī mù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指見解片面,能看到物整體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志雅堂雜抄》:“此書成于元代,道學之風甚盛,而能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動以詆斥宋儒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723

    逾庖而宴

    成語拼音:
    yú páo ér yàn
    成語解釋:
    逾:越過,穿過;庖:廚房。越過廚房去吃飯。指辦合情理
    成語出處: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724

    羊群里跑出駱駝來

    成語拼音:
    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
    成語解釋:
    比喻在尋常的人或物中出現了個同尋常的人或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如今你還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725

    異曲同工

    成語拼音:
    yì qǔ tóng gōng
    成語解釋:
    異: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726

    優柔寡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定主意;缺少決斷。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727

    優柔失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shī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決;斷:決斷。指做猶豫,缺乏決斷
    成語出處:
    《舊唐書·高祖紀論》:“然而優柔失斷,浸潤得行。”
    728

    優柔無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wú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決;斷:決斷。指做猶豫,缺乏決斷
    成語出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煙波隔千里,白頻香散東風起,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斷如春水。’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
    729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成語拼音: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
    成語解釋:
    想要別人知道,如自己去做(多指壞)。
    成語出處:
    《漢書 枚乘傳》:“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晉書 苻堅載記上》:“諺曰:‘欲人勿知,莫若勿為。’聲無細而弗聞,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謂也。”
    730

    有所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做,把它放棄掉
    成語出處:
    宋·陳亮《酌古論·先主》:“當理而后進,審勢而后動,有所為,為無成,是以英雄之主常無敵于天下。”
    731

    有所為,而后可以有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做,把它放棄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情上有所作為。指要獲得成功,必須有所舍棄,有所選擇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732

    銀山鐵壁

    成語拼音:
    yín shān tiě bì
    成語解釋:
    比喻十分堅固,可摧毀的物。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個銀山鐵壁。”
    733

    有始無終

    成語拼音:
    yǒu shǐ wú zhōng
    成語解釋: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能堅持到底。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734

    用舍行藏

    成語拼音:
    yòng shě xíng cáng
    成語解釋:
    任用就出來做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735

    以叔援嫂

    成語拼音:
    yǐ shū yuán sǎo
    成語解釋: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以叔援嫂”謂權宜行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736

    一條龍

    成語拼音:
    yī tiáo lóng
    成語解釋:
    比喻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成語出處:
    張平《抉擇》:“據說現在時興的已經是一條龍服務: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737

    一往情深

    成語拼音:
    yī wǎng qíng shēn
    成語解釋:
    對人或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能克制。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738

    憂心忡忡

    成語拼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成語解釋:
    忡忡:憂愁安的樣子。心重重;十分憂愁。
    成語出處:
    《詩經 召南 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739

    用行舍藏

    成語拼音:
    yòng xíng cáng shě
    成語解釋:
    任用就出來做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740

    煙銷灰滅

    成語拼音:
    yān xiāo huī miè
    成語解釋:
    物消失,見蹤跡。
    成語出處:
    元·劉祁《〈歸潛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間所見富貴權勢之人,一時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喪亂,皆煙銷灰滅無余。”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