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701

    永傳

    成語拼音:
    yǒng chuán bù xiǔ
    成語解釋:
    朽:磨滅。指光輝的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會磨滅
    成語出處:
    南朝·梁·簡文帝《吳興楚王神廟碑》:“為敬太守元景仲稽諸古典,于茲往烈,永傳朽。”
    702

    永存

    成語拼音:
    yǒng cún bù xiǔ
    成語解釋:
    朽:磨滅。指光輝的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會磨滅
    成語出處:
    《魏書》:“遺風余愛,永存朽。”
    703

    由此及彼

    成語拼音:
    yóu cǐ jí bǐ
    成語解釋: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象聯系到那一現象。指分析能孤立地看一種現象;而應把復雜物聯系起來進行全面考察;層層深入。
    成語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704

    夜長夢多

    成語拼音:
    yè cháng mèng duō
    成語解釋:
    比喻時間拖久了;情就可能發生意想到的變化。
    成語出處:
    清 呂留良《呂晚村先生家訓真跡》:“薦舉近復紛紜,夜長夢多,鞏將來有意外,奈何?”
    705

    言多失實

    成語拼音:
    yán duō shī shí
    成語解釋:
    所說的話多數符合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平話》下卷:“宋齊丘欲唐主割地,謂李德明輕佻,言多失實。”
    706

    應付自如

    成語拼音:
    yìng fù zì rú
    成語解釋:
    處理情從容迫;毫費力。
    成語出處:
    鄒韜奮《經歷 英文的學習》:“你在上課前僅僅查了生字,讀了一兩遍是夠的,必須完全了解全課的情節,才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
    707

    一概而論

    成語拼音:
    yī gài ér lùn
    成語解釋: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個標準來評論、看待或處理。多形容分性質、加區別地處理情或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章 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708

    一概而言

    成語拼音:
    yī gài ér yán
    成語解釋:
    概:古代量糧食時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處理情或問題分性質,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各從其志,可一概而言也。”
    709

    一國三公

    成語拼音:
    yī guó sān gōng
    成語解釋: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的人。比喻統一,使人知道聽誰的話好。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710

    陰魂

    成語拼音:
    yīn hún bù sàn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壞雖已清除,但良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成語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我一合眼就看見周大貴,大概是他陰魂散,咱們要替他……”
    711

    一虎難敵眾犬

    成語拼音: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成語解釋:
    一只老虎打過一群狗。比喻一個人的本雖高,但打過對方人多
    成語出處:
    712

    野火燒盡,春風吹又生

    成語拼音: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成語解釋:
    野火能燒盡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長出來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物,任何力量也扼殺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盡,春風吹又生。”
    713

    逾淮之橘

    成語拼音:
    yú huái zhī jú
    成語解釋:
    《晏子春秋·雜下十》:“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變質的物。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雜下十》:“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714

    應接

    成語拼音:
    yìng jiē bù xiá
    成語解釋:
    暇。空閑。風景好看;東西好而多;看過來;或人、物太多;來及接待、應付。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暇。”
    715

    異軍特起

    成語拼音:
    yì jūn tè qǐ
    成語解釋:
    異軍:另外一支軍隊。另一支軍隊引人注目的興起。比喻與眾同的新派別或新物突然興起。亦作“蒼頭起異軍”、“異軍突起”。
    成語出處: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六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716

    一鱗半甲

    成語拼音:
    yī lín bàn jiǎ
    成語解釋:
    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物。
    成語出處:
    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717

    陰靈

    成語拼音:
    yīn líng bù sàn
    成語解釋:
    陰靈:日的靈魂。比喻壞人、壞雖已清除,但良的影響還在作用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9回:“想是他的陰靈散,你們到前廳燒張紙兒。”
    718

    葉落歸根

    成語拼音:
    yè luò guī gēn
    成語解釋:
    樹葉飄落;掉在樹跟旁。古時比喻物總有一定的歸宿。現比喻忘本源。也作“落葉歸根”。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719

    一鱗一爪

    成語拼音:
    yī lín yī zhǎo
    成語解釋:
    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物。
    成語出處:
    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720

    以貍致鼠

    成語拼音:
    yǐ lǐ zhì shǔ
    成語解釋:
    貍:貓。捉老鼠用貓作誘餌。比喻能成功。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 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繩,雖工能。”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