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
361
層層深入
- 成語拼音:
- céng céng shēn rù
- 成語解釋:
- 層:重復,接連不斷。逐步達到事物的內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 成語出處:
-
362
材大難用
- 成語拼音:
- cái dà nán yòng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能力強難用于小事。后形容懷才不遇。
- 成語出處: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
363
操刀傷錦
- 成語拼音:
- cāo dāo shāng jǐn
- 成語解釋:
- 操刀和割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勝任責任重大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
-
364
懲羹吹虀
- 成語拼音:
- chéng gēng chuī jī
- 成語解釋:
- 羹:濃湯;虀:通“齏”,咸菜。被熱羹燙過的人,吃涼菜也要吹一吹。比喻鑒于以往的教訓,遇事過分小心,該做的不敢做或舉措失當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而瑰瑋特絕之徒,益懲羹吹虀,羞與噲伍。”
-
365
馳高騖遠
- 成語拼音:
- chí gāo wù yuǎn
- 成語解釋:
- 馳:追馳;騖:從事,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閑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構思落筆之初,未免馳高騖遠。”
-
366
沖昏頭腦
- 成語拼音: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成語解釋:
- 因勝利而頭腦發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慎行事。
- 成語出處: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這可不能沖昏頭腦,任著性子,借題發揮呵!”
-
367
層見疊出
- 成語拼音:
- céng jiàn dié chū
- 成語解釋:
- 層:重復;迭:一次又一次。接連不斷出現。比喻事物很多。
- 成語出處:
- 《文獻通考 經籍五二》:“于是緣業之說,因果之說,六根、六塵、四大、十二緣生之說,層見疊出,宏遠微妙。”
-
368
錯落有致
- 成語拼音:
- cuò luò yǒu zhì
- 成語解釋: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成語出處:
- 《晉書 衛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
369
春夢無痕
- 成語拼音:
- chūn mèng wú hé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
370
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 成語拼音:
-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懵懂:頭腦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五回:“我蘇友白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我此行雖因叔命,原為尋訪佳人。”
-
371
從容就義
- 成語拼音:
- cóng róng jiù yì
- 成語解釋:
- 從容:不慌不忙;鎮定自若;就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非常鎮靜;毫不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
372
超然遠舉
- 成語拼音:
- chāo rán yuǎn jǔ
- 成語解釋:
- 為超脫世事,遠由而去。末·蘇舜欽《答韓持國書》:“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遠舉,羈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實亦少避其機阱也。”亦作“超然遠引”。渭·姚鼎《伍子胥論》:“昔者嘗怪樂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吳,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時,及至嗣子棄之,于是毅遂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遠舉,羈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實亦少避其機阱也。”
-
373
超然自引
- 成語拼音:
- chāo rán zì yǐn
- 成語解釋:
- 謂超脫世事,自動引退。晉·陸機《豪士賦序》:“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豪士賦序》:“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
374
超世之才
- 成語拼音:
- chāo shì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成語出處:
- 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375
寸鐵殺人
- 成語拼音:
- cùn tiě shā rén
- 成語解釋:
- 一寸長的短兵器即可以殺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載一車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來弄,便不是殺人手段;我則只有寸鐵,便可殺人。”
-
376
赤體上陣
- 成語拼音:
- chì tǐ shàng zhèn
- 成語解釋:
- 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
377
此心耿耿
- 成語拼音:
- cǐ xīn gěng gěng
- 成語解釋:
- 耿耿:心里不能忘懷。指心中有事放不下,形容忠誠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復黃伯起》:“雖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
378
癡心妄想
- 成語拼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成語解釋:
- 癡:呆;傻;癡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種事物;妄:荒唐;胡亂;不切實際。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
-
379
川壅必潰
- 成語拼音:
- chuān yōng bì kuì
- 成語解釋:
- 壅:堵塞。潰:決口,堤岸崩壞。堵塞河流,會招致決口之害。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
- 成語出處:
- 《國語·周語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380
承顏候色
- 成語拼音:
- chéng yán hòu sè
- 成語解釋:
- 看人臉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見。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魏書 寇治傳》:“畏避勢家,承顏候色,不能有所執據。”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