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341

    夯雀先飛

    成語拼音:
    bèn què xiān fēi
    成語解釋:
    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好的人做比別人先動手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咱們家沒人,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齊全,令人笑話。”
    342

    病入膏肓

    成語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語解釋:
    膏肓:我國古代醫學名稱;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醫至,曰:‘疾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可,達之及,藥至焉,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343

    板上釘釘

    成語拼音: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成語解釋:
    比喻情已經決定,能改變。
    成語出處: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經定性、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
    344

    板上砸釘

    成語拼音:
    bǎn shàng zá dīng
    成語解釋:
    比喻情已定,容變更或說話算數。
    成語出處:
    參見“板上釘釘”。
    345

    冰炭同爐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語解釋:
    比喻兩種對立的能同處。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同爐。”
    346

    冰炭相容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能并存
    成語出處: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見,牛奇章與李衛公,一生冰炭相容。”
    347

    半途而廢

    成語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成語解釋: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業沒做完就停止;能善始善終。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348

    同凡響

    成語拼音:
    bù tóng fán xiǎng
    成語解釋:
    凡響:平凡的音樂;同于平凡的音樂。原指演唱特別出色;后泛指平凡;非常出色。
    成語出處: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雙炯炯的攝人魂魄的眼睛,聰明的人一定會看出這是個同凡響的人物。”
    349

    本同末異

    成語拼音:
    běn tóng mò yì
    成語解釋: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來的末流則有所同。
    成語出處:
    晉 盧湛《贈劉琨書》:“蓋本同末異,楊朱興哀。”
    350

    成語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成語解釋:
    聞:聽。聽也問。形容對有關的關心;過問。也作“聞”。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問。”
    351

    成語拼音:
    bù wèn bù wén
    成語解釋:
    聞:聽。問也聽。形容對關心,很冷淡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聞,惟知侍親養子。”
    352

    備位充數

    成語拼音:
    bèi wèi chōng shù
    成語解釋:
    備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能盡職;充數:用夠格的人來湊足數額。是自謙能做的話。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353

    兵未血刃

    成語拼音:
    bīng wèi xuě rèn
    成語解釋:
    猶兵血刃。指戰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 杜甫與嚴武》:“高適是肅宗所任命的統帥,永王為地方兵力所擊敗身死之后,高適兵未血刃而罷。”
    354

    便宜施行

    成語拼音:
    bián yú shī xíng
    成語解釋:
    指可斟酌情勢,拘規制條文,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
    成語出處:
    《史記 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即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355

    兵以詐立

    成語拼音:
    bīng yǐ zhà lì
    成語解釋:
    兵:軍,戰爭;詐:欺騙。用兵作戰要善于用計謀迷惑對立,才能使自己立于敗之地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356

    博者

    成語拼音:
    bó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博:廣。無知的人能專精一門學問或技能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博,博者知。”
    357

    足為奇

    成語拼音:
    bù zú wéi qí
    成語解釋:
    足:值得。值得認為奇怪。多指某種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新奇之處。也作“足為怪”。
    成語出處:
    宋 畢仲游《祭范德孺文》:“人樂其大而忘其私,然則公足為奇。”
    358

    知有漢,何論魏晉

    成語拼音: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成語解釋:
    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成語出處: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漢,何論魏晉。”
    359

    值一笑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xiào
    成語解釋:
    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同“值一哂”。
    成語出處:
    魯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時想,我生存時說的什么批評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又《吶喊 阿Q正傳》:“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對于兩位‘文童’也有以為值一笑的神情。”
    360

    赤膊上陣

    成語拼音:
    chì bó shàng zhèn
    成語解釋:
    赤膊:光著上身;指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斗。后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也作“赤體上陣”。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