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321

    慚屋漏

    成語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語解釋: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帳幕遮蓋處。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做壞起邪念
    成語出處:
    隋·江總《讓尚書仆射表》:“門驚如市,慚屋漏;心抱如水,無欺暗室。”
    322

    兵出無名

    成語拼音: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語解釋:
    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亦泛指行無正當理由。《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成。”《晉書·石勒傳》:“昔赤眉、黃巾橫逆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亦作“師出無名”。南朝陳·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王書》:“辱告,承上黨殿下及匹婁
    成語出處:
    《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成。”
    323

    逞之徒

    成語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成語解釋:
    逞:得志,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滿而鬧搗亂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324

    敢造次

    成語拼音:
    bù gǎn zào cì
    成語解釋: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恁么即某甲敢造次。”
    325

    敢自專

    成語拼音:
    bù gǎn zì zhuān
    成語解釋:
    自專:擅自專斷。敢自作主張,獨自行。有自謙的意思。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敢自專。
    326

    遑寧息

    成語拼音:
    bù huáng níng xī
    成語解釋:
    沒有閑暇的時間過安寧的日子。指忙于應付繁重或緊急的務。同“遑寧處”。
    成語出處:
    《三國志 吳書 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327

    惑之年

    成語拼音:
    bù huò zhī nián
    成語解釋:
    惑:迷惑;年:年齡。迷惑的年齡;人到四十歲;稱“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理而致迷惑。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四十而惑。”
    328

    可磨滅

    成語拼音:
    bù kě mó miè
    成語解釋: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會消失。
    成語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可磨滅者,毋更屑屑也。”
    329

    可偏廢

    成語拼音:
    bù kě piān fèi
    成語解釋:
    偏廢:偏重這個放棄了那個。指對相互關聯的能偏重一個方面;廢棄或忽視另一個方面;而應同時并重。
    成語出處: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敢容易。二書可偏廢也。”
    330

    閉口無言

    成語拼音:
    bì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閉住嘴巴言語。形容對置可否或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言”。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得別去。”
    331

    兵連禍接

    成語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ē
    成語解釋:
    指戰、災禍連續斷。
    成語出處:
    孫中山《誥誡東江叛軍通令》:“數年以來,閩、粵、湘生民涂炭,曹吳二賊,實為禍首,近復啟釁浙奉,兵連禍接,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出師北伐。”
    332

    表里為奸

    成語拼音:
    biǎo lǐ wéi jiān
    成語解釋:
    表里: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正當手段做壞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 王虎谷封》:“王虎谷為祠祭郎中,以太監李廣交結壽寧侯表里為奸,特疏請斬廣以謝宗廟。”
    333

    包羅萬象

    成語拼音:
    bāo luó wàn xiàng
    成語解釋:
    包羅:收集、容納;大范圍的包括;萬象:宇宙間萬物萬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內容豐富龐雜;無所包。
    成語出處:
    《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334

    閉明塞聰

    成語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語解釋:
    堵塞視聽。指對外界問或了解。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335

    蔽明塞聰

    成語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語解釋: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看,堵塞耳朵聽。指對外界
    成語出處:
    宋 曾鞏《洪范傳》:“夫然,故蔽明塞聰,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
    336

    閉目塞耳

    成語拼音:
    bì mù sè ěr
    成語解釋:
    堵塞視聽。指對外界問或了解。
    成語出處:
    《隋書 東夷傳 高麗》:“王乃坐之空館,嚴加防守,使其閉目塞耳,永無聞見。”
    337

    閉目塞聽

    成語拼音:
    bì mù sè tīng
    成語解釋:
    塞:堵塞。閉上眼睛看;堵住耳朵聽。形容對外界物全了解。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自紀》:“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338

    閉門造車

    成語拼音:
    bì mén zào chē
    成語解釋: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用以比喻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符合客觀實際。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339

    坌鳥先飛

    成語拼音:
    bèn niǎo xiān fēi
    成語解釋: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時,怕趕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鳥先飛。”
    340

    欺室漏

    成語拼音:
    bù qī shì lòu
    成語解釋: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原指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后轉義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做壞起邪念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欺室漏。”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