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787個)

    281

    以疑決疑

    成語拼音:
    yǐ yí jué yí
    成語解釋:
    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定的物。
    成語出處:
    《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決疑,決必當。夫茍當,安能無過乎!”
    282

    一葉障目

    成語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成語解釋: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物的全貌
    成語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283

    有增無損

    成語拼音:
    yǒu zēng wú sǔn
    成語解釋:
    損:損害,減少。仍在增加,見減少。指物向著某個方面斷深化。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臣寢疾病,有增無損,常懼奄忽,忠款昭。”
    284

    愚戇窳惰

    成語拼音:
    yú zhuàng yǔ duò
    成語解釋:
    愚戇:無知理;窳:懶惰。形容愚昧而又懶惰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水地》:“故其民愚戇而好貞,輕疾而易死。”
    285

    安席

    成語拼音:
    zuò bù ān xí
    成語解釋: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坐立安。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軍府,甲士周圍把守,水泄通。祭足疑懼,坐安席。”
    286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知滋味

    成語拼音: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成語解釋: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知滋味’!”
    287

    及防

    成語拼音:
    zhòu bù jí fáng
    成語解釋:
    情來得突然,使人及防備。
    成語出處: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于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及防,退之二道橋。”
    288

    語怪

    成語拼音:
    zǐ bù yǔ guài
    成語解釋:
    子:孔子;語:談論。指談怪異一類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子語怪、力、亂、神。”
    289

    主次

    成語拼音:
    zhǔ cì bù fēn
    成語解釋:
    指人辦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成語出處:
    290

    周而

    成語拼音:
    zhōu ér bù bǐ
    成語解釋: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系密切,但勾結。指與眾相合,但做壞
    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比。’”
    291

    真金怕火來燒

    成語拼音: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
    成語解釋: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正直的人經得起實踐檢驗,怕任何非議
    成語出處:
    郭沫若《相見以誠》:“有誠便能有勇,所謂‘真金怕火來燒’。”
    292

    震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昏昧糊涂,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成語出處:
    劉心武《寫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滿足這種要求的作品出現,形同震聾發聵,會引起強烈的反響。”
    293

    枝末生根

    成語拼音:
    zhī mò shēng gēn
    成語解釋:
    樹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理,可能。
    成語出處: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起承轉收以詩……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蟲相銜成青竹蛇而何?兩間萬物之生,無有尻下出頭,枝末生根之理。”
    294

    自視

    成語拼音:
    zì shì bù míng
    成語解釋:
    自視:單靠自己眼睛看物;明:看清楚。指單靠自己眼睛看物則看清楚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見者明,自是者彰。”
    295

    著三著兩

    成語拼音: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語解釋:
    指說話或做輕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到那里。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珍大爺管兒子,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著三著兩的。”
    296

    置身

    成語拼音:
    zhì shēn shì wài
    成語解釋: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情之外。形容對情漠關心。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你我且置身外,袖手旁觀。”
    297

    置之

    成語拼音:
    zhì zhī bù lǐ
    成語解釋:
    置:放。放在一邊;予理睬。形容對某人某十分冷淡。
    成語出處:
    清 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一切置之理,而聽民之所自為。”
    298

    孜孜

    成語拼音:
    zī zī bù yǐ
    成語解釋:
    勤勉從,努力專一,肯停歇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平帝紀》:“故亂則統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絕則接其繼,幼則代其任,夙夜孜孜已,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
    299

    只知其一,知其二

    成語拼音: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成語解釋:
    只知道物的一方面,而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識其一,知其二,治其內,而治其外。”
    300

    懂人

    成語拼音:
    bù dǒng rén shì
    成語解釋:
    懂得為人處世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54回:“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反說懂人。”
    *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