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563個)

    501

    萬古常新

    成語拼音:
    wàn gǔ cháng xīn
    成語解釋:
    萬古:千年萬代。千秋萬代都像松柏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會消失
    成語出處:
    徐遲《井岡山記》:“你是座革命的豐碑,屹立于宇宙間,萬古常新!”
    502

    瓦解土崩

    成語拼音:
    wǎ jiě tǔ bēng
    成語解釋:
    象土崩塌,瓦破碎樣,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救。”
    503

    穩如磐石

    成語拼音:
    wěn rú pán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像磐石樣穩固,可動搖
    成語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周智道:‘忒穩,穩如磐石。’”
    504

    巍然聳立

    成語拼音:
    wēi rán sǒng lì
    成語解釋:
    巍然:高大雄偉的樣子。比喻像高山樣聳立,可動搖
    成語出處:
    孫世愷《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坐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
    505

    巍然挺立

    成語拼音:
    wēi rán tǐng lì
    成語解釋:
    巍然:高大的樣子。比喻像高山樣聳立,可動搖
    成語出處:
    肖兵《太行青松》:“山上那濃郁蔥蘢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滿生機。”
    506

    穩如泰山

    成語拼音:
    wěn rú tài shān
    成語解釋: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樣。形容極其穩固;可動搖。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來勢兩立,王氏與劉氏亦且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507

    巍然屹立

    成語拼音:
    wēi rán yì lì
    成語解釋:
    巍然:極高的樣子;屹立:山勢直立高聳。比喻象高山樣直立地上,可動搖。
    成語出處:
    梁啟超《新民說》第三節:“吾國夙巍然屹立于大東,環列皆小蠻夷,與他方大國,未交通。”
    508

    為淵驅魚

    成語拼音:
    wèi yuān qū yú
    成語解釋: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比喻會團結人;把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509

    軒昂自若

    成語拼音:
    xuān áng zì ruò
    成語解釋:
    軒昂:氣度凡;自若:像原來的樣子。形容人的氣度凡,神態如同日常
    成語出處:
    唐·李濬《松窗雜錄·裴休》:“中有黃衣半席,軒昂自若,指諸人笑語輕脫。”
    510

    秀才造反

    成語拼音:
    xiù cái zào fǎn
    成語解釋:
    舊指知識分子對現實滿;有所反抗、斗爭。比喻軟弱無力;難以成功。秀才:舊時般儒生的泛稱;造反:反叛朝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可以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查,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
    511

    相輔相成

    成語拼音: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成語解釋:
    相:互相;輔:幫助;成:促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可。
    成語出處:
    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二者之說始得無蔽。”
    512

    尋行數墨

    成語拼音:
    xún háng shǔ mò
    成語解釋:
    尋行:行行地讀;數墨: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語出處:
    宋 韓虎《澗泉日記》中卷:“其尋行數墨,又拘拘以論說為學。”
    513

    心旌搖搖

    成語拼音:
    xīn jīng yáo yáo
    成語解釋:
    心神飄忽定;就像旌旗隨風飄搖。心神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隨風飄搖樣。旌:旗子。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寡人自料,從楚當秦,未見勝也;內與群臣謀,足恃也,寡人臥安席,食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514

    喜怒無常

    成語拼音:
    xǐ nù wú cháng
    成語解釋:
    常:定;無常:變化定。會兒高興 ;會兒發怒;變化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透。
    成語出處: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515

    血肉相連

    成語拼音:
    xuè ròu xiāng lián
    成語解釋:
    像血和肉樣互相聯系著。比喻關系非常密切;可分離。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丁志 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
    516

    血肉相聯

    成語拼音:
    xuè ròu xiāng lián
    成語解釋:
    聯:關聯。像血和肉樣相互聯系著。比喻關系十分密切,可分離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部分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
    517

    徇私偏向

    成語拼音:
    xùn sī piān xiàng
    成語解釋:
    曲從私情,偏袒方。指處事
    成語出處:
    518

    薰蕕錯雜

    成語拼音:
    xūn yóu cuò zá
    成語解釋: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類;錯:雜錯。把香草和臭草夾雜在起。比喻善惡好壞混雜
    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卷:“玉石分,薰蕕錯雜。”
    519

    羞與噲伍

    成語拼音:
    xiū yǔ kuài wǔ
    成語解釋:
    噲:樊噲。韓信鄙視樊噲,屑與他同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起為可恥。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520

    行云流水

    成語拼音:
    xíng yún liú shuǐ
    成語解釋:
    形容文章自然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樣。
    成語出處: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止。”
    *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