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下下人的成語 (179個)

    161

    遺黎故老

    成語拼音:
    yí lí gù lǎo
    成語解釋:
    指前朝留的歷經世變的老
    成語出處:
    明·宋濂《曾君石表碑》:“當宋初改物,遺黎故老猶有存者。”
    162

    元龍高臥

    成語拼音:
    yuán lóng gāo wò
    成語解釋:
    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臥大床,讓客床。后比喻對客怠慢無禮。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床。”
    163

    一龍一豬

    成語拼音:
    yī lóng yī zhū
    成語解釋:
    比喻兩個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
    唐 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龍一豬。”
    164

    杳如黃鶴

    成語拼音:
    yǎo rú huáng hè
    成語解釋: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落不明。
    成語出處: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165

    纓緌之徒

    成語拼音:
    yīng ruí zhī tú
    成語解釋:
    纓緌:古代帽子垂的結帶。帶帽子的,指社會上層
    成語出處:
    漢·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166

    一時伯仲

    成語拼音:
    yī shí bó zhòng
    成語解釋:
    謂兩水準才能難分高。伯仲,指兄弟。
    成語出處:
    清·吳蘭馨《絳蘅秋·秋社》:“看這怡蕉客所作諸詩,可的是一時伯仲呢!”
    167

    遺聞逸事

    成語拼音:
    yí wén yì shì
    成語解釋:
    指前代或前遺留來而少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成語出處:
    魯迅《南腔北調集·題記》:“然而只有這一本,雖然淺薄,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
    168

    遺文軼事

    成語拼音:
    yí wén yì shì
    成語解釋:
    遺文:前流傳來的詩文;軼事:逸事。流傳在外而未經史書記載的事跡
    成語出處:
    宋·朱熹《監潭州南岳廟劉君墓志銘》:“搜集先世遺文軼事,纖悉無遺。”
    169

    貽笑大方

    成語拼音:
    yí xiào dà fāng
    成語解釋:
    貽:遺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種專長的。留笑柄給內行;讓內行笑話。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70

    遺休余烈

    成語拼音:
    yí xiū yú liè
    成語解釋:
    比喻前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同“遺芳余烈”。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尊皇太后冊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獲承之,以繼我仁考之遺休余烈。”
    171

    余音繞梁

    成語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成語解釋:
    余音:音樂演奏后好像還留樂聲。仿佛遺留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形容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經久不忘。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弗去。”
    172

    貽燕之訓

    成語拼音:
    yí yàn zhī xùn
    成語解釋:
    燕:通“宴”,安逸,安閑。留安逸的教訓。指告誡后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飛黃騰達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許昌縣令新廳壁記》:“嗚呼吾家世以清簡,垂為貽燕之訓。”
    173

    頤指進退

    成語拼音:
    yí zhǐ jìn tuì
    成語解釋:
    頤指:以巴動向示意。形容指揮時的傲慢神態
    成語出處:
    《舊唐書·郭子儀傳》:“麾老將若李懷光輩數十,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仆隸焉。”
    174

    長虺成蛇

    成語拼音:
    zhǎng huī chéng shé
    成語解釋:
    虺:小蛇,毒蛇。指養奸遺患。比喻縱容敵,聽任其強大起來。而留
    成語出處:
    《洛陽伽藍記 建中寺》:“養虎自嚙,長虺成蛇。”
    175

    縱虎歸山

    成語拼音:
    zòng hǔ guī shān
    成語解釋: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敵;留后患。縱:放;釋放。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176

    逐客令

    成語拼音:
    zhú kè lìng
    成語解釋:
    秦始皇曾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后指主趕走不受歡迎的客逐客令。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嘩,不獨耽誤嬌音妙舞,恐金母要逐客令了。”
    177

    逐客之令

    成語拼音:
    zhú kè zhī lìng
    成語解釋:
    秦始皇曾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后指主趕走不受歡迎的客逐客令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178

    醉山頹倒

    成語拼音:
    zuì shān tuí dǎo
    成語解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后以“醉山頹倒”形容醉態。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179

    置之死地

    成語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成語解釋:
    有意使處于無法生存去的境地。
    成語出處: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關于下下人的成語 形容下下人的成語 描述下下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