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下下人的成語 (179個)
-
121
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 成語拼音: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
- 成語解釋:
- 指:指責。被眾人所指責將沒什么好下場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臣常為之寒心。”
-
122
千夫所指,無疾而死
- 成語拼音: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
- 成語解釋:
- 指:指責。被眾人所指責將沒什么好下場
- 成語出處:
- 《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5月5日電》:“語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愿諸公深思熟慮之。”
-
123
千夫所指,無疾將死
- 成語拼音: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jiāng sǐ
- 成語解釋:
- 指:指責。被眾人所指責將沒什么好下場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云翠仙》:“迨于身無襦,婦無袴,千夫所指,無疾將死,窮敗之念無時不縈于心。”
-
124
棋高一著
- 成語拼音:
- qí gāo yī zhāo
- 成語解釋:
- 一著: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藝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 成語出處:
- 明 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所謂‘棋高一著,縛手縛腳’。”
-
125
棋高一著,束手縛腳
- 成語拼音: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
- 成語解釋:
- 一著:下棋時走一步。跟棋藝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顯得笨拙。比喻技術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
- 成語出處: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55回:“你的見識是比我高,人家說我怕你,棋高一著,束手縛腳,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126
裙屐少年
- 成語拼音:
- qún jī shào nián
- 成語解釋:
-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貴族子弟的衣著。形容只知道講究穿戴的年輕人。
- 成語出處:
- 《北史 刑巒傳》:“簫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務。”
-
127
泣麟悲鳳
- 成語拼音:
- qì lín bēi fèng
- 成語解釋:
- ①古代以為麟是仁獸,天下太平時乃出現;又以為鳳鳥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嘆。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后因以“泣麟悲鳳”為哀傷國家衰敗之典。②古琴操名。
- 成語出處:
- 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
-
128
悄悄話
- 成語拼音:
- qiāo qiāo huà
- 成語解釋:
- 有關人員私下里低語或指耳語,私房話
- 成語出處: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現在他們還在后房里,鬼鬼祟祟,說悄悄話。”
-
129
禽獸不如
- 成語拼音:
- qín shòu bù rú
- 成語解釋:
- 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 成語出處:
- 《晉書·阮籍傳》:“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
-
130
禽獸不若
- 成語拼音:
- qín shòu bù ruò
- 成語解釋:
- 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5回:“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洎輩,真禽獸不若矣!”
-
131
且食蛤蜊
- 成語拼音:
- qiě shí há lí
- 成語解釋:
- 《南史·王融傳》:“(融)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問。
- 成語出處:
- 《南史·王融傳》:“(融)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
132
屈一伸萬
- 成語拼音:
- qū yī shēn wàn
- 成語解釋:
- 伸:展開。屈身一人之下,凌駕于萬人之上
- 成語出處:
-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專諸曰:‘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
-
133
臍脂自照
- 成語拼音:
- qí zhī zì zhào
- 成語解釋:
- 燃起肚臍的脂肪,為自己照明。比喻壞人最終沒有好下場,自作自受
- 成語出處:
-
134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成語拼音:
-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 成語解釋: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莊子 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
135
如墜五里霧中
- 成語拼音: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 成語解釋:
- 墜: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著頭腦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墜其云霧中’。”
-
136
樹碑立傳
- 成語拼音:
- shù bēi lì zhuàn
- 成語解釋:
- 樹: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
137
舍策追羊
- 成語拼音:
- shě cè zhuī yáng
- 成語解釋:
-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語本《莊子 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
138
四海鼎沸
- 成語拼音:
- sì hǎi dǐng fèi
- 成語解釋:
- 四海: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用以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譙周傳》:“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并據之勢。”《晉書·祖逖傳》:“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
139
四海之內皆兄弟
- 成語拼音:
-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 成語解釋:
-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140
孫龐斗智
- 成語拼音:
- sūn páng dòu zhì
- 成語解釋:
-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 成語出處: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關于下下人的成語 形容下下人的成語 描述下下人的成語。